富阳话首进校园 多年期盼终实现——富阳方言工作拓展新篇章

10.03.2017  10:12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在每个人心中的一种依恋。很多时候,我们用普通话讲话很难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方言恰恰能讲到电子上,这是一种地方语言的独特之处,更是地方语言的无穷魅力。为什么我们在异乡,遇到说自己家乡话的人,会觉得倍感亲切?因为方言是我们的母语,它热情、亲切、活泼、富有乡土气息。方言的重要性已渐渐被人重视,而方言的保护仍是是任重道远。富阳档案于2012年便启动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并通过多种形式竭力宣传保护方言,2017年更是首次将“富阳话”带进校园。

近日,富阳档案携手区教育局、富阳日报,首个方言讲习基地在大源镇中心幼儿园正式揭牌。这意味着,今年富阳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让“富阳话”走进校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区档案局副局长、档案学会理事长钱云祥,区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洪岸、区教育局副局长郦建、富阳日报负责人俞国斌参加揭牌仪式,现场更是云集了对方言学习感兴趣的小朋友、老师,还有很多特意跑来支持活动的家长。

大源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查秀清在揭牌仪式上说,今后这里将定期上方言学习课,并开展各类和方言学习有关的活动。家长们听闻后,立即回以阵阵掌声。

富阳档案:继续深入开展方言留存工作

区档案局、档案学会一直致力于方言保护,并大力推进方言讲习基地的设立。参加揭牌仪式的钱云祥理事长应该算是当天最开心的人了,灿烂的笑容贯穿始终。“方言教育终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作为富阳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主要成员,钱云祥太了解富阳方言留存现状了。“城市的孩子不用说,我们走进农村也很难听到正宗的方言了。”当初,为了找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语音发言人,钱云祥着实动了不少脑筋。

大源镇中心幼儿园是第一站,接下去还会有第二站、第三站,我们欢迎更多的学校联系我们,成为方言讲习基地。”钱云祥表示, “方言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保护、传承方言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很多家长会有这样一种忧虑,认为说方言会影响孩子普通话的学习。事实上,学习普通话和方言是可以齐头并进的,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两者并不矛盾。

钱云祥表示,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能传承家乡的文化。这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没有坏处,而且大有裨益,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孩子的表达能力。此外,在孩子家乡观念的培育上,也需要方言的传承。“我们应该让富阳方言成为富阳人的标志。说好富阳话,了解富阳这座城。

今年,富阳档案将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为中心工作,并将创造性地结合幼儿安全教育等,邀请更多专业人士通过方言授课的形式前往讲习基地宣传方言。同时,在2013年完成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挖内容,将富阳最有味道、最有特色内涵的方言文化留存下来。

2012年,区档案局启动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广选青云片、龙羊片、新登片、大源片、场口片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方言语音发音人,根据省档案局统一规定的文本要求,结合有富阳方言特色的小品、戏剧、歌谣等来录制音频、视频。之后,又发起“您的故事,勿忘勿失;富阳方言,请你猜猜”方言音译活动、“小小方言家”评选活动等,唤起广大家长对方言教育的重视。

区教育局:将启动方言课程开发,引导学校开课

富阳话”走进校园已迈出了第一步。那么,下一步有何打算?

在现场参加揭牌仪式的区教育局副局长郦建表示,关于方言教育,富阳档案肩负重任,学校更应承担一些职责。“接下去,我们将以大源镇中心幼儿园成为富阳方言讲习基地为契机,加强方言课程开发,引导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小学等,开设方言课程。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校内外的方言活动,掀起方言学习热潮。”郦建透露,当时定下“方言讲习基地”几个字时,就是希望孩子们在这里“”方言,并将其当成一种“习惯”。

他认为,孩子学习方言,除了学校,家长也不能缺位。父母应和孩子携手共进,多用方言和孩子交流互动,让说方言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

幼儿园:中班、大班“吃上方言教育头口水

大源镇中心幼儿园创办于1998年,是浙江省一级幼儿园。目前,幼儿园共有大、中、小、托18个班级520位学生。

学校遵循“回归本真,快乐生活”的办园理念,实施本土化的传统节日课程,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和个性,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感知和体验,快乐地成长。

园长查秀清说:“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是本土化传统课程,而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方言课更是幼儿园一直以来的追求。所以,当我们得知富阳要建立方言讲习基地时,第一时间和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目前,幼儿园已经专门开设了方言讲习教室,定期开展方言教学。

我们的课程并不仅仅停留在教室,还会向室外拓展,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感受方言、认知方言。”查秀清说。

硬件已经齐全,那么最重要的“软件”即师资力量呢?查秀清也有了充分的打算:“一方面,我们会让具备条件的幼儿园老师挑起重担;同时,邀请农村本土方言专家,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们,来学校讲故事、做游戏。

目前,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方言课程仅对中班和大班开放。“待课程成熟后,再逐步向小班、托班延伸。”查秀清说。

家长:会说方言对孩子长大后融入社会很有益处

现场采访时,让记者最意外的,是此次活动得到了众多年轻家长的支持。他们一致认为,学习方言不但不“”,而且好处多多。

大源镇蒋家村村民王菲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长之一。“我女儿生在大源蒋家村,长在大源蒋家村。如果不会说蒋家村的方言,如何融入蒋家村的生活?”在她看来,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而且,会说方言,对孩子长大以后融入社会很有益处。

我们大人总是担心孩子说了方言会忘记普通话,其实是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语言能力。”王菲表示,以她女儿为例,在跟爷爷奶奶交流时会说方言,因为她知道爷爷奶奶更擅长方言;而在跟爸爸妈妈交流时,则会换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只要家长正确引导,那么,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孩子一定可以分得清。

大源镇大源村村民蒋丽同样支持儿子说方言。“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说方言比较土,低人一等。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没有三六九等之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不过是应用范围的大小。反过来看,如果连乡音都忘了,还有什么是不能丢的?”蒋丽表示,方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它能让人牢记自己的根。很多时候,我们用普通话讲话很难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方言恰恰能讲到点子上,这是地方语言的独特之处,更是地方语言的魅力所在。”

再往深处说,等孩子长大后,一个会说当地方言的人,一定比不会说的人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因为他在和别人交流时,多了一种叫‘亲切’的元素。”蒋丽的打算是,让儿子普通话、方言“两手抓”。

笔者后记

如果说普通话是知识传承的工具,那么,方言就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两者缺一不可。

普通话固然便于交流,难道方言就不便了吗?胡适在《〈海上花列传〉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方言有普通话难以逾越的文化沉淀,所以当遇到难以用普通话表达的情况时,方言反而可以让人一听就明白。

推广普通话一直是主线,只是莫让方言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被淡忘、被遗忘,传承方言理应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方言保护,当从人人抓起;

方言传承,当从孩子抓起。

李华丽  业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