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让金融成为“普惠”工具

10.11.2016  21:04

    本报杭州11月9日讯 用芝麻信用借伞和充电宝,用支付宝在景区所有店家进行消费,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在餐馆在线点单……11月8日,蚂蚁金服和乌镇签约,乌镇将被打造成全国首个信用旅游景区。数字普惠金融正逐渐渗透人们生活。

    在今年G20杭州峰会期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交并正式通过,成为全球各国制定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的指南。日前,参与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制定的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在杭接受了本报采访。

    对于如何解释“普惠金融”四个字,陈龙曾经犯愁:许多老百姓不清楚自己和长期以来出现在政府文件上的“普惠金融”究竟有什么关系,即便是在金融圈,也对普惠金融的对象、范畴、评价标准等鲜有共识。而当我们提到可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进行的水电费缴纳、超市购物、资金贷款、保险理财等移动支付时,普惠金融就不再显得曲高和寡。

    “平等,是一个‘好’社会的重要特征,而普惠金融将是实现‘好’社会的最佳推动力。”陈龙认为“好的”金融是“”“”“全面丰富”“可持续”的。

    而实现普惠金融是个巨大挑战。据陈龙介绍,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里,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90%的人没有信用卡,只有21%真正需要帮助的成人能够获得金融贷款。在印度,虽然银行发出了几亿张信用卡,但是72%的卡是空的。而在中国,甚至有72%的人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

    如今,金融体系的转换已经时不我待。陈龙信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的一句名言: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中国经济在经历增长动力转换,这个时代必须为消费者,为具有小型化、专业化、丰富化特点的小微企业提供普惠型金融。”陈龙说。

    “金融存在的重要意义是让更多人去用它。”陈龙希望蚂蚁金服能够让金融成为实用的工具。数字技术的革命,恰恰为这样的使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随着移动互联、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金融触达用户的成本越来越低,大数据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甄别风险的能力。

    普惠金融最突出的作用是多数人享受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据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杭州的餐饮门店有4万多家,有2.2万家可用支付宝买单,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宝付款,超过98%的出租车支持移动支付。G20杭州峰会之后,杭州“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的形象深入人心。

    如今,蚂蚁金服正把“普惠”两字真正落到实处。全中国迄今为止余额宝账户数量达到3亿个,它把百姓的理财门槛降低到了1元;网商银行为400多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8000亿元的融资,每笔不超过3万元;在这个财年末,芝麻信用分达到600以上的用户可以在全国约三分之一的酒店“免押金”入住。

    如今,蚂蚁金服把数字普惠金融的脚步迈向更广的地域与人群。旺农贷、旺农保、旺农付平台为农村用户提供了贷款、保险和缴费支付途径。支付宝钱包实现了“无障碍支付”,视障人士也能轻松动动手指缴费付款。在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下,“印度支付宝”广受欢迎,“泰国支付宝”也即将打造,数字普惠金融这一“中国经验”开始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发酵。

    “我们的愿景是给这个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的这一句话,不断被陈龙重复。这是他,也是蚂蚁金服的信念。

来源:        作者:记者 严粒粒        编辑:余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