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刚:吉金铸好炉

10.07.2016  22:17

  顾建刚,铜炉设计师、手艺人,吉金堂创始人。古时候以祭祀为吉礼,而“”很多时候指的是铜。吉金,就是铜铸的钟鼎彝器的统称。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韩城鼎铭》:“坚久吉金,用作宝尊鼎”,此之谓也。

  一般人都认为,铜炉是祭祀礼佛用的,其实,自明代开始,铜炉,特别是宣德炉,就已经被誉为“文房首器”了,不光排在笔墨纸砚之前,更是文人雅士燕闲清赏的雅物。文房无俗事,能缺一鼎无?

  6年前,顾建刚辞去杂志编辑的工作,开始制作心驰神往已久的铜香炉。从那时候起,博物馆、拍卖场,以及图书馆就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去观察、了解铜香炉的器型以及文化渊源。同时,他又向老炉师请教学习,钻研技艺,不断尝试。

  说起铜香炉,宣德炉无疑是标杆。自从宣德时期开始铸造,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以至于从广义上说,不管哪个朝代按此工艺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可称之为宣德炉。这在中华工艺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宣德炉地位那么高,是因为型正、料好、工艺精。宣德时期,用以铸炉的是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如今也是用上好的铜材,加入不同的元素,反复冶炼成精纯的合金。所谓“炉火纯青”,其实就可以从铜液炼好之时看到。

  在宣德之前,做炉都是用翻砂法,宣德用的是失蜡法。失蜡法的过程,大致是先做好蜡模,再翻成模壳。加热模壳,令蜡流出,之后灌入铜水。较之翻砂法,铸好的炉变得更加光洁好看。虽然是简简单单一句话,模壳的材料、浇铸口的位置、铜水的温度都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掌握。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同样都是铜锌合金,配比的略微变化与加工工艺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皮色,有记载的典型皮色就有几十种之多。

  中国文人一向讲究情趣,香炉除了冲耳炉、蚰耳炉、鱼耳炉、桥耳炉之类素雅简练的款式,还有动物造型的,称为香兽。这里面,既有传说中的神兽,也有生活中的普通动物。

  香鸭薰炉,就是从汉代一直火到明清的经典器型。顾建刚也做过一款,黄铜的鸭子身体微倾,曲颈向上,一足直立,一足抬起,好像在田间漫步。最巧妙之处,就有是炉盖是沿着翅膀的边缘铸造的,方便拿取,还不留痕迹,同时进气口也排布在相互折叠隆起的大飞羽之间,完美考虑了外形和功用。不论打上香篆还是点上线香,袅袅青烟就会从鸭子的嘴巴冒出来。

  每朝每代,都有宣德炉精品问世,各个时代的工匠们在承袭着宣德炉的精髓之外,也在诠释着他们自己与所在时代的审美,顾建刚也一样。他凭着一份对文化和传统的敬畏和尊重,宗古人之妙法,探宣炉之真谛,力求呈现出更好的作品。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杜国平 张凡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