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马塔斯:我的写作灵感无处不在

26.08.2015  08:33

似是都柏林

马塔斯给时报记者亲笔签名。

西班牙语有着奇怪的发音,巴巴巴、啵啵啵,听着有点让人神经错乱,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巴塞罗那作家恩里克·维拉·马塔斯用手舞足蹈的丰富表情与我们的交流。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因为语言不通,摄影师拍照拍得有点小心翼翼。可就在气氛有点陷入僵局之时,这个看似面容严肃的鹰钩鼻老头突然放出大招——摆出了一个“我代表月亮消灭你”的造型,大家立刻都笑了。

偷别人经验就得多看书多听故事

这位生活在后爆炸时代的西语小说家,正是英国博彩公司立博每年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排常客马塔斯。他有世界眼光,又有厚重的西语文学根基,这一点让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今年上海书展请到的最大咖的外国作家。昨晚,受浙江文艺出版社的邀请,这位67岁的老先生带着自己的《似是都柏林》和《巴黎永无止境》两部中文版作品在体育场路的晓风书屋与读者见面。

尽管这位当今西班牙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一点也不妨碍中国读者能在瞬间喜欢上他。我的一个朋友就是看了他在《似是都柏林》里借小说人物之口说过的一个比喻:“一个人的生命太短,无法体验所有经验,所以你得偷别人的。”之后,义无反顾地买了书成了他的粉丝。只不过在该如何偷取别人的经验问题上,这位挺着硕大啤酒肚的老先生笑言这只是一种文学比喻。“你得多看书,多听别人讲故事。

在他地处巴塞罗那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公寓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房,里面塞满了各种类型的书。不过他的阅读习惯跟他看电影一样,是片段式的,有时可能只看一个开头和结尾,或是掐去前后只看中间。不过他的阅读量却是惊人的。他一年究竟能读多少本书?马塔斯很认真地开始掰手指计算,最后给了一个吓人的数字:“至少得有200本吧。

曾恶搞西班牙记者只因不想太沉闷

关于他著名的书房,有一个经典段子是一个西班牙大报的记者要来拍他的书房,他的恶作剧念头一时发作,于是把摆放整齐的书统统打乱,还正儿八经地跟记者编造了一通自己为什么这样放书的道理。记者在信以为真之后写了篇报道,结果他又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说:“贵报登的鄙人书房全是假的,是我故意骗你们的。

这个记者到现在还不相信这是真的。”说到当年的恶作剧,马塔斯止不住地暗自窃笑,“其实是我看过那位记者写的关于作家书房的报道,觉得无聊又沉闷。书房是我的秘密花园,我并不想给别人看,可因为那位记者非常有名,我又无法拒绝,就做了这个恶作剧。

事实上,马塔斯的书房严格按照一种规律摆放——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卡夫卡、博尔赫斯、梅尔维尔、劳伦斯·斯特恩、乔伊斯、贝克特、纳博科夫、保罗·奥斯特、胡安·马尔塞、佩索阿等他偏爱的小说家作品,被他紧密地放在写字台周围。那么不喜欢的作家有谁呢?“这个可不能告诉你。要不然,这些朋友就要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啦!”他狡黠地说。

上海有让他回到30年代老电影的感觉

这是马塔斯和夫人第一次来中国。坐的是芬兰航空公司的航班,在赫尔辛基转机时,整架飞机都是中国人,这让他第一次有了一种做异类的感觉。“我后来在想,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到陌生的巴塞罗那,看到全是西班牙人,是不是也有做异类的体验。

关于中国,他充满了未知的想象。他的妹妹特蕾莎是巴塞罗那第一个学国画的人,而他家里也有很多中国小物件,一个中式的百宝箱,各种小盒子,连鼠标垫都是外滩的照片。只是到了上海,还是把他惊呆了。马塔斯说,上海住的安亭别墅,居然让他感觉置身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老电影里。“酒店放意大利的音乐,夜里下着雨,那样怀旧的老建筑,天哪,这里竟然是上海。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文 记者 姜胜利 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