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北京召开,今年我省有3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近三年来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我省为主完成的10项,参与完成的24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获奖项目中近半数为民生项目,从各个领域推动了民用科技的进步。如浙医一院的“肾脏替代一体化治疗体系”、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的“污泥搅动型间接热干化和复合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集成技术”等。
一个研究
延长了肾病患者的生命
终末期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患者主要依赖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三种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不过,这三种方法均存在技术局限和瓶颈,通过单一替代治疗的患者长期生存率均不理想。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告诉记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他发现每个病人病情有差异,技术的适合性也有差异。在综合患者病情、家庭状况、卫生医疗可及性等因素后,通过技术创新,陈江华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建立了以肾移植为核心,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为辅助的肾脏替代一体化治疗体系,实现了从单一技术为治疗手段的医疗模式转变为以病人利益和疗效最大化为目的的个体化医疗模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陈江华团队迄今共完成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10447例,患者10年生存率达到82.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个装置
破解了“污泥围城”的难题
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严建华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展污泥处理处置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间产生的浓缩的废弃物,其中包含了一些特殊的有害物资,包括微生物、细菌、重金属等污染物,”严建华说,这些污泥如果不加妥善的处理,甚至把污泥又偷排到生态体系中去,既浪费处理的费用,也引起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污泥”水分含量高,常导致干化设备粘滞、磨损严重,难以用机械方法脱除的难题,课题组从污泥的物理化学特征的基础研究入手,创新性提出了克服污泥粘滞的间接热干化的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功了搅动型的热干化装置。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晨 通讯员 周炜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