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4项科技成果摘奖

10.01.2015  09:29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日上午在京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记者从浙江省科技厅获悉:今年我省有3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近三年来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我省为主完成的10项,参与完成的24项。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5个成果获得表彰。这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领域项目,其实件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研究发现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极大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

奖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获奖人:浙大陈江华团队

目前,我国约有200多万尿毒症患者,他们主要依赖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三种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但通过单一替代治疗的患者长期生存率均不理想。

浙大一院党委副书记、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团队历经31年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治疗技术突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建立了肾脏替代一体化治疗体系,实现了从单一技术为治疗手段的医疗模式转变为以病人利益和疗效最大化为目的的个体化医疗模式。

迄今,陈江华教授团队共完成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10447例,患者10年生存率达到82.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移植后排异、特异性感染等就是肾移植患者面临的难题。为尽早甄别出排异易感人群和移植后急性排异,陈江华教授团队另辟蹊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仅用一滴尿液来诊断和鉴别急性排斥,准确率分别达到94.1%和96.9%。

另外,陈江华教授团队还改良透析技术,在亚太地区第一个解决了无菌无热源透析用水问题,使长期血透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年病死率下降至0.55%-1.04%,迄今连续42.3万余人次血透无一发生乙肝、丙肝交叉感染。

我们做的研究,是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模式,能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陈江华教授说。

植物医生防治“作物之癌

奖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双生病毒种类鉴定、分子变异及致病机理研究

获奖人:浙大周雪平团队

作物病毒病素有“作物癌症”之称,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约1040种。双生病毒作为最大的一类植物DNA病毒,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番茄、棉花、木薯、豆类等多种作物上造成毁灭性危害。

周雪平教授团队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定,发现国家存在41种双生病毒,占到了国际总数的13%,其中35种是双生病毒的新种,它主要在作物与作物之间,以及杂草与作物之间由烟粉虱传播,病毒基因组可快速变异并形成异质种群,使病毒适应外界新的环境和致病潜能大大增强,存在高频突变和重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双生病毒种类多的原因。

该团队因此提出了以“切断病毒初侵染源、控制苗期侵染”为核心的双生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对双生病毒中一种小分子DNA进行改造形成一种基因沉默载体。周雪平表示,该技术平台的建立对发掘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基因资源,进而改良作物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晶 郑琪 通讯员 周炜 王蕊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