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出校园就得从“零”开始 怎么解

24.06.2016  10:29

学校、风投机构及专家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毕业就流产找治疗良方

小林今年刚毕业,在大学曾创立一家摄影工作室,毕业后他打算找份工作当个工薪族。

大学生创业,学校是温床,资金和资源是保障,走出校园,很多项目都得从零开始,显然不是“健康”的发展轨迹。记者采访了学校、风投机构及专家,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毕业就流产病症找良方。

●风投观点

同道会CEO、创业TV创始人程川

缺乏对市场了解的项目难拿到资金

对于大学生创业,程川比较看重的是创业者对项目的热爱和专注程度。他说,从喜欢、能赚钱、能做到这三个创业维度来看,如果是从喜欢出发,就不会因为资金短缺或其他原因而轻易放弃。

总体来讲,大学生创业者在社会阅历、经验学识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是不足的,而拥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可能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会更强一些。”他说。

最后,要看项目本身,如团队构成,是不是很互补,有没有外围团队,包括业务上下游、顾问团等,“最看重的还是这个项目有没有优势,比如有相应的行业资源,或是能用特别取巧的办法做到,如有些团队的市场拓展能力是极具天赋的。

他表示,总体来说,大学生创业项目缺乏企业管理,缺乏对市场的真实了解,创业者过于乐观、较为自我,“这种情况下很难拿到资金。

挑战杯”省赛和国赛评委、曼哈顿资本投资公司杭州公司总裁王进

建议大学生毕业5至10年后再创业

王进认为,很少有投资方会给大学生创业投资,“原因很简单,很多大学生项目太局限,仅限于自己的想法,不成熟。

他说,有95%以上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是失败的,“‘挑战杯’上很多项目为了比赛而比赛,没有整体的规划,偶尔能有三五个好的项目,占比1%都不到。我并不鼓励大学生跟风创业。”

他认为大学生创业去带动就业也非常不现实,“如果要创业,最好在研究生阶段,和导师合作,这样项目会更为成熟。创业不是靠想就能成功的,创业的最好时间是毕业5至10年后,那时积累的东西够多了。

他同时表示,很多学校开设的创业学院模式不错,可惜的是很多是形式,“学校设置的一些课程,教课的老师自身都没有相关经历。最好能让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来授课,给学生们‘有血有肉’的经验。

●专家建议

浙江青年创业学院执行院长薛华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网上受理平台

在从事商学教育的薛华看来,大学生创业是一件“大好事”。

如果把创业狭义地定义成自己开公司、当CEO,拉上几个同学就去融资……那我觉得大学生真的不适合创业。”薛华说,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缓解就业压力,更在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从而为适应“新常态”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通过对创业创新的培养,让大学生不管是走创业这条路还是走大职业就业这个方向,都会比过去有更多的学习和提升。”作为“挑战杯”省赛和国赛的评委,薛华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对创业本身有一个正确而深入的理解。

薛华也表示,创业成功的大学生确实很少,大学生创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创业产业结构单一、众创空间中占比较低、创业项目入驻众创空间时无特别扶持、创业团队运用创新创业政策能力不够、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受学期周期影响较大等。她建议,省政府统筹建立一个省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的网上受理平台,“具体可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及时归整相关扶持政策,开通政策扶持的申报受理与批复结转的统一网上工作平台,设置高校、众创空间等机构辅助或代办的切口,使大学生创业者真正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各项政策信息,并通过网上平台享受政府对其创业创新的一站式服务。

薛华同时建议政府协调在浙高校进一步对有关创业学分与弹性学制的政策予以完善,在时间保障、课程协调等方面切实推动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创业活动,乃至带动更多大二、大三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她还建议省政府建设专门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创新资本市场平台,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与资本市场,“为上板项目和企业提供孵化、托管、融资、交易和退出等全套的综合金融服务,从而填补浙江在OTC(场外交易市场)方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空白。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叶锡挺 郑茜茜 文 孙伊豆 摄        编辑:余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