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一半以上为民生服务项目

10.01.2015  11:20

   浙江在线01月10日讯 (钱江晚报通讯员 江英华 陈国利 记者 章咪佳)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北京举行,授予于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318项科技成果、8位外籍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国家科学技术奖。

  浙江省共有34项科技成果获得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为近三年来获奖成果最多的一年。这些成果大多经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沉积,成为浙江民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34项获奖的科技成果中,我省科研单位为主完成的有10个项目,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有24个项目。其中,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主完成的“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另有4项成果分别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我省参与完成的“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昨日,钱江晚报记者从浙江省科技厅了解到,在浙江省2014年的获奖成果中,有19个成果为产学研合作项目,也就是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合作进行研究,并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民生产品,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

  在今年浙江获奖的19项产学研合作成功中,有13项在我省转化成果,这些项目仅在2013年一年,就带动我省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行业新增产值140亿元。

  钱报记者仔细分析今年的获奖项目,农业、环保、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科技成果,一共有17项目,占到获奖成果总量一半,比往年增量20%。

  科学、技术,不再是距离老百姓遥不可及的科学家头脑风暴后,只在实验室里呈现的结果,而是可以变成糖尿病人救命的口服药——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团队,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出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的规模化生产,这项中国自己的技术,打开原本被国外药业长期占领的市场,大大降低了口服降糖药成本,为中国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实惠可靠的生命保障。

  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问题的保障条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剑平团队,一直关注外来病原生物的入侵对我国农林业生产造成的巨大威胁。团队探索建立的一项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检疫处理技术,在近3年里,被全国大面积应用后,共截获检疫性植物病原物53种1466批次,节约了取样费、试剂费、货柜和船舶滞港费累计2.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