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艺术品,且美且实用

17.03.2016  11:17

朕知道了”一纸胶带风靡华人圈,一卷难求;“奉旨旅行”行李牌有趣实用……

这就是非遗艺术品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

昨天下午,一场特殊的“相亲会”在宁波举行。一方是“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会稽铜镜制作技艺”、“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等65项浙江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另一方,是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文创、科技、设计公司。

这场“相亲会”名叫“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公开邀赛对接会”,作为“媒人”代表,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负责人吴莘超再三表示,“这场‘相亲’不是简单地将非遗的某些元素嵌入到文创产品;不是单纯地将一个窗花图案印到杯子之上。而是要让作为非遗核心的‘手工技艺’,通过设计师之手,走进人们的生活里。

作为“相亲”一方的代表,著名铜雕大师朱炳仁的儿子朱军岷,分享了将非遗技术“嫁入”百姓生活中的经验,“就是做老百姓喜欢的东西”。

朱军岷说,“我们跟故宫博物院合作,把《五牛图》、《八骏图》等等名画做成有吉祥意味的摆件,很受欢迎。其实在以前,铜器件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件,但是这种传统中断了许多年。如何再重拾传统呢,我们就把铜雕技艺用在制作一些生活用品上,比如茶壶、香炉。一开始,有人会问,铜茶壶能不能放在火上烧?会不会有毒?但是,你让他想想老祖宗在没有不锈钢壶的时候怎么烧水,他就想通了,一下子就接受了,觉得铜茶壶靠得牢。

今年36岁的杭州设计师张雷,也讲了一场自己和小伙伴们与“非遗”“自由恋爱”的过程,这场恋爱花了12年。

12年前,我们走进了余杭纸伞制作的一个小作坊里,和做伞的爷爷奶奶们一起生活了一个月,跟他们学习伞骨的编织技巧,学习如何糊伞面。起初,我们只是学着改良伞骨伞架,但是慢慢的,在熟悉了这些技术之后,我们用伞架的结构尝试着做了一盏伞型的灯。再后来,我们发现,余杭纸伞那个用天然胶水一层一层糊伞面的技术,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于是,我们就用这种技术做出了一把名为‘飘’的宣纸椅,它轻巧却坚固,自身又蕴含着中国古老而传统工艺的美。这件作品在2011年获得了德国红点至尊奖(编者注:相当于设计界的‘奥斯卡’)。”张雷说,“设计的起点和终点,是如何活着。非遗也是如此

“‘非遗’本身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和活态性。”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秘书长李佳说,“而且对于设计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非遗是设计的一种情怀,但这种设计不能局限在摆设和工艺品中,更不能只盯着拍卖市场。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邻国日本。在对传统手工艺通过设计在生活方面活化的例子,在日本有很多。那是一种生产性的活化保护。

会上,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次大赛于3月15日至4月10日进行作品征集,4月15日进行评审,并于4月15日至4月18日进行展示。

大赛分为组织参赛和公开邀赛两个部分,最终将以展览的形式在“东亚文化之都·宁波”2016活动年开幕式暨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对优秀作品予以呈现。

目前,大赛已收到浙江省11个区市组织的70个项目约200余件作品参赛。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