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高职文化育人模式的新探索

13.05.2017  14: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是悠久历史的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活态基因。高校是传承、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域,“非遗”保护和传承也是高校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加强文化引领,丰富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打造“非遗传承”工作品牌。

   一、 文化,走进学生第二课堂

  宁职院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及其育人功能,将“非遗”传承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从学生社团、“非遗”一条街到“非遗馆”,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寝室,学校不断拓展“非遗”活动范畴,深化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并聘请“非遗”传承人设立工作室,鼓励师傅带徒授艺、创作作品、转化推广成果。不断创设具有“非遗”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非遗”文化月、“非遗”作品展、知识讲座、征文、调研、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非遗”魅力,领悟“传承”精神。

  1、非遗协会,百花齐放

  1998年,宁职院书法、茶艺、戏剧等学生社团先后成立,积极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2010年,学校与北仑区文化部门合作成立一批非遗工作室,引进舞龙、根雕、剪纸、刺绣、茶艺、风筝、花艺、结艺、漆画、棋艺、书法、手工编织、戏曲等十三个特色项目,打造传承基地。2017年,学校建立“非遗馆”,将“非遗”社团纳入其中,着力打造“非遗”品牌,积极弘扬传统文化。

  学校积极响应省里号召,深化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将“非遗”融入到寝室文化当中,推进德育工作生活化。每一栋寝室楼都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结合一项“非遗”技艺,打造出多件非遗作品用于装点楼内墙壁,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楼文化,结艺、剪纸、刺绣、篆刻、丝带绣等与寝室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以感受到“非遗”的美丽。

  2、非遗教育,双导助力

  宁职院积极组建“非遗”社团,邀请了包括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张德和、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分会秘书长张其培、奉化布龙传承人王基明、福州脱胎漆艺工艺大师张廷清与象山竹根雕传承人徐洁等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共十余名,与我校资深教授共同担任“非遗”协会指导老师。协会在名师指导下,深入研究“非遗”历史,并在传承中探索创新。

  学校组织专家教授和民间艺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选择、整理,开发了具有宁波地方特色越剧表演、彰髹漆艺、奉化布龙、象山根雕等“非遗”课程,搭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深入开发课程,让教师和学生有本可依,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北仑区文化馆等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和合作,使课程开发更有实践性。为让“非遗”项目能真正扎根校园,并在一届届学生中传承下去,学校实行“非遗”课程“双导师制”,每个项目都邀请一名以上“非遗”传承人担任校外指导老师,同时鼓励校内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掌握这项“非遗”技能,成为“非遗”文化传承者。校外名师指导,校内教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非遗展馆,传承至美

  4月26日,学校非遗教学实践基地正式开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职院教育基地”、“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职院非遗研究工作室”和“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正式在宁职院挂牌。学校以“非遗工作室”为主体,以“非遗馆”为依托,让“非遗”融入校园,着力打造“非遗”特色品牌。

   二、参与社会实践,非遗育人

  1、社会实践,提升技艺

  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非遗文化、学习更精湛的传统技艺,学校组织“学习传统文化、打造非遗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伞艺、剪纸、根雕、舞龙、茶艺、刺绣等多支“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校内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每年开展实践活动,走进“非遗”文化的发源地,寻找非遗传承人,学习取经,实践团队不仅探访了文化传承人、对本项目做了深入调研,还通过技能学习和后期的练习,带回多件自己制作的文化作品。“非遗”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使参与学生深受教育,也引起了在校学生的强烈反响,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迫切性和责任感。

  2、志愿服务,薪火传承

  搭建校外实践的平台,开展“非遗”传承志愿公益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传承非遗、服务社会的意识。学校将“非遗”项目和志愿公益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志愿活动的内容和内涵,创新了志愿活动的开展形式,也扩大了非遗文化的宣传范围和途径。宁职院非遗志愿者队的成员们深入校园周边社区、中小学、公益慈善机构,开展文化调研,传播非遗文化。如宣讲“非遗”文化知识、手工技艺和艺术表演;开展“非遗”文化展,将学生学习传统技艺的优秀作品,进行相应的作品展览等。各种志愿公益活动的开展,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举措。

   三、“非遗”传承探索新亮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打造“非遗传承”特色品牌。

  1、援外助力,“非遗”走向国际

  学校“非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还成为中外文化的使者,承担了学校援外基地外国学院培训、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承担了学校援外基地外国学院培训、中外学生交流等项目中的中国元素体验课程与交流服务工作。通过现场示范表演、互动教学等环节,使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非遗”内涵,交流“非遗”技艺,制作“非遗”作品,在这里语言不是障碍,国籍不是鸿沟,大家团聚在一起,共享非遗文化的盛宴。不仅提升了“非遗”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外国友人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2、区校合作,共建基地

  北仑区文化部门和宁职院致力于区校紧密合作,在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不断尝试和创新。学校与北仑区合作成立的浙东彰髹漆艺工作室,把现当代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工艺中,进行研究和创作,挖掘并传承漆艺这门古老艺术。目前工作室已有骨干40余名,创作漆画、漆器作品近200件,学生作品陆续参加宁波市文化博览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深圳市高校文化创意产品交易会等文创艺术博览会。在宁波市首届青年漆画邀请展上,就有半数作品出自我校学生之手。

  3、非遗馆开馆,加强非遗教育传播与研究传承宁职院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建立非遗馆,并以此为平台,传承、弘扬非遗。“非遗馆”已成为集宣传展示、互动教学、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教学体验场馆,拥有书法、根雕、漆艺作品创作等9个非遗精品工作室。

  4、“非遗”传承实践育人工作成效突出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非遗”项目已在本地“非遗”文化事业中崭露头角:2013年舞龙协会和剪纸协会被评为“宁波市精品社团”30强,并参加了宁波市社团文化博览会。2016年校舞龙队获得全国大学生第九届舞龙锦标赛舞龙自选套路第一名,传统舞龙项目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是舞龙队第三次在全国锦标赛中夺取桂冠。剪纸协会参加全国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荣获三等奖,剪纸协会会员邵璐同学在宁波举办个人剪纸展,漆艺协会会员的漆画和漆器作品参加深圳全国文博会,广受好评。

  非遗社团还多次受邀参加宁波市、北仑区非遗文化展和表演。如宁波市社团文化博览会、宁波市首届民俗文化庙会、北仑区传统民间美术(技艺)作品展、2016第二届北仑文化集市、参加第五届北仑港口文化节全国十一地优秀民间文艺大展演等。学校非遗志愿服务队获评“2016年宁波市文化使者”称号。截止目前学校已累计培养了具备漆艺、舞龙、根雕、剪纸等一技之长的1500余名大学生“非遗”文化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