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深耕生态经济推动转型升级

14.03.2016  10:15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置身小舟山乡层层叠叠的梯田中,尽情徜徉醉美的油菜花田。
  仲夏之夜,华灯初上,在“万国市场”侨乡进口商品城,来一次淘全球名品的惬意之旅。
  深秋的临江路,满地的黄叶让街面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寻一家异国风情酒吧,喝咖啡、品红酒,享受别样“洋生活”。
  冬日千峡湖,层峦叠嶂,水天一色,在这里可以领略“峡湾之窗、欧陆风情”的壮阔画卷之美。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54万侨乡人民以“三带三敢三不怕”的劲头,深耕生态经济的沃土,结出了强县富民的喜人硕果。
  刚刚过去的2015年,青田县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实开展省级“工业强县”建设试点,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85.5亿元,生态工业考核排名丽水全市第一。
生态经济 蓄势腾飞正当时
  法国红酒、西班牙火腿、荷兰奶粉、巴西蜂胶……走进侨乡进口商品城,来自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展现在眼前,让人恍若置身于全球购物中心。
  侨乡进口商品城,是青田县立足侨乡优势,走“商贸兴县”之路,打造的一个重点项目,该县希冀以此为据点成为世界进口商品的集散地,让中国在此“买世界”,其第一市场、第二市场分别于2015年1月和11月开业,如今这里汇集了84家侨商企业、2.5万余种进口商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国超市”。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将依托进口商品城,将进口商品城所在的油竹片区打造成“商贸+旅游+文化+生活”四位一体的“欧洲小镇”。
  旅游大项目加快上马,千峡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计划总投资86亿元,项目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自然、生态、人文、休闲、时尚”开发理念,以“峡湾之窗、欧陆风情”为主题,以侨乡文化和欧陆风情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养生居住为基本功能。其中,千峡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建设北山旅游小镇及陈村垟、小呈山、冷水坑、龙公岙等4个旅游景点,计划总投资37亿元,北山旅游小镇商业街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施工,预计2017年4月份正式营业。
  祯旺源“仙峡谷”度假区项目完成签约,该项目位于祯旺源上游,整个流域森林茂密,生态良好,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涉及洋潭、乌寮殿、三十岭等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5亿元,用6年时间,打造浙西南地区档次较高的养生养老基地、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度假胜地和国家4A级旅游区。
  汤洋乡“天门慢都”旅游项目完成签约,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将根据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具体调整),打造以“天门慢都”为核心理念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拟开发建设侨家乐慢生活区、汽车主题公园、童话世界、巴西风情商业街等12大项目,建成后,该区域将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整治提升 阀门行业迎新生
  2014年开始,青田县开始了一场阀门行业的彻底大整治。谁也未曾预料到,这场整治提升行动,力度之大、时间之久超乎想象。
  为腾出空间培育优质企业,青田对不符合工业规划,存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阀门企业,一律拆除搬迁。在整治提升行动中,青田县通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加快园区防洪堤、电力网、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对企业进行帮扶。
  青田县阀门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停产整治98家,永久性关停33家。同时,已有30家兼并重组成19家新企业,12家企业开工建设新厂房,在新重组成立的企业中,12家已获得县产业准入认定委员会准入许可。凤凰涅槃后的阀门行业,终于迎来了新生,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县阀门产业实现规上产值22.5亿元。
  今年2月25日,县委主要领导来到东源镇红光工业园区里,原先这里有青田双达阀门铸造厂、青田宏进阀门厂、青田华泰阀门有限公司和青田迪精阀门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去年,4家企业拆除了原有的旧厂房,进行了兼并重组,现在,新的厂房已经建好,正在等待验收。
  作为园区企业主之一的季永平,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欣喜地说道,新的厂房虽然还没投入使用,不过手里已经接到不少订单,就等厂房一验收,就加大马力生产。
  除了阀门行业,青田还同步开展了对砂石料、休闲椅等其他17个低小散行业的整治提升。据统计,全年共整治提升企业315家、关停企业261家,拆除旧厂房79万平方米,淘汰落后产能2900吨标准煤,关停砂石料场点56个。
转型升级 生态工业开新篇
  过去的一年里,青田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精准对策,进一步提升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走进意尔康股份有限公司,只见这里的厂房都比一般的企业厂房高出很多,正是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意尔康成为青田的亩产英雄。
  而意尔康厂房的不断长高,是青田土地利用集约化不断提高的缩影。如今,在青田用最少的土地产出最高的效益成为企业的共识。
  “青田坚持‘亩产’‘亩排’‘亩耗’论英雄,提高产业准入的环保效益和能耗门槛,坚决否决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项目。”对于青田生态工业的发展思路,青田县政府领导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不仅如此,去年,积极探索和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和管理机制,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设立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府风险金1000万元,出台了《青田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资金池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县邮储银行还按政府风险资金放大10倍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授信并发放部分抵押的科技贷款,通过风险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中小企业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创业创新。
  正是在一系列科技惠企政策的支撑下,意尔康、瑞普科技、三辰电器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引领行业潮流,并主导参与多项国家产品标准制定。
  去年,绿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丽水市首家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企业,也是离心机行业首家,实现丽水市“浙江制造”品牌零的突破。同时,该公司起草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产品标准成为“浙江制造”标准,现已在浙江全面实施。
  同时,该县制定实施不锈钢、鞋服等传统产业振兴计划,抓好青山钢铁等企业自动化改造,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2.6亿元,增长60.3%。2009年,生产鞋服制品的起步股份有限公司毅然将企业从福建迁回了家乡青田后,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拿到多个童鞋生产专利,6年间年企业产值翻了四番,如今已超过13亿元。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全县工业经济座谈会上,该县更是发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最强音:“要增强定力、精准发力、保持耐力、激发活力、凝聚合力,努力营造生态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青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广借侨力 汇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由于国外经济发展不景气,众多华侨回乡投资创业的意愿不断增强。作为著名的侨乡,青田顺势而为,打好侨牌,借好侨力,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和“青商回归工程”,吸引广大海外华侨回乡创业。据统计,近3年间,约有5万青田华侨陆续回国投资创业,侨资企业已达500多家,青商回归创业园被列为全省推广的“浙商回归”三大模式之一。
  位于县城西南部的仁庄镇,有2万多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仁庄镇各类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基本上为华侨投资,在2015年世界青田人大会期间,仁庄镇相继签约了5个项目意向,概算投资达17.3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一批华侨正在推进以洋家乐、民宿等为主体的休闲养生产业发展,为仁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和强劲的动力。
  青田易天渔业老总陈光美从欧洲创业回国后,便毅然在青田投资生态农业,成为一名海归的“新农民”,一手创立青田易天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其公司注册的“满田红”商标是丽水市著名商标。
  在引导华侨参与生态经济建设中,青田坚持生态优先,制定实施工业项目负面清单,2015年引进大项目12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3.7亿元,否决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项目7个、投资额超3亿元。
  “发展生态经济,对于青田而言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县委主要领导说,下步全县上下将以“归零”的心态和“翻篇”的姿态,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步伐,努力让青田绿水青山底色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