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医院告别“逐利”还需配套改革

03.04.2015  19:09

中国青年报》(2015-04-03)

          4月1日,习近平主持深改小组会议,通过医改意见。会议强调,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新京报》4月2日)
          让公立医院告别“逐利”、回归公益性,让公众不再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显见的路径是:加大财政投入,对医护人员进行财政“供养”,而不是听任医院走市场化路子,以药养医,自生自灭。假如财政不投入或投入少,又不让医院“逐利”,没有经济的支撑,医院必然难以为继,无法保证医院正常运营。
          解决药价贵,可以砍掉更多的“二道贩子”,大幅度缩减流通环节,挤压药价水分。  多年来,我国医疗投入的确欠账太多,日本的投入是占GDP的8%~9%,欧洲是10%~12%,美国是16%,我国却不到6%(《新快报》2013年3月7日)。与此对应的,就是公立医院搞市场化,自谋生路。有数据显示,目前医院90%~98%的收入靠医疗收入。医疗投入的欠账,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褪色,必然导致公众“看病贵”,甚至加剧医患矛盾。这也恰是医改的难点和重点,医改是否成功是否深入民心,关键在于财政投入是否充足、到位。
          但是,公立医院告别“逐利机制”,仅有财政投入是不够的。首先,民众“看病贵,看不起病”,症结在于药价贵。药价贵,贵就贵在药品流通链条长,中间环节多,“食利”者众,关关加码,层层剥皮,各种“明扣”、“暗扣”和提成吞噬药价利润,让药价自然一路飙升。如果药品价格不能真正降下来,公众“看病贵”的难题依然难以破解。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自我曝丑,称“90%的药品有50%的降价空间。”就此而言,药品价格如何“普降”且大幅度下降,也是行政部门所要亟待破解的难题。否则,它会将医院不再“逐利”的效果消解于无形。
          其次,医疗腐败不除,医院告别“逐利”很难兑现。医疗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少,如收病人的“红包”,在医药代表手中拿“回扣”,或是在诊疗过程中拿“提成”等,凡此种种中饱私囊的行为,无疑将这些费用转嫁到了患者身上。如此,财政投入不少,而医疗腐败却不能遏止,最终受损的依然还是公众,这显然与医改的初衷南辕北辙。
          让医院告别“逐利”,其政策指向,归根到底是解决公众“看病贵,看病难”这一痼疾。加大财政投入,可以让医院不再“逐利”,但也必须辅助于降低药价和摒除医疗腐败,类似改革不可或缺,必须齐头并进,一揽子解决。
          解决药价贵,可以砍掉更多的“二道贩子”,大幅度缩减流通环节,挤压药价水分。对此,今年3月,卫生计生委已出台药品二次议价征求意见稿,要求药厂只能委托代理商进行一次终端配送,并且鼓励药企将药品直接配送给医院。而要摒除医疗腐败,除了完善制度设计、依法惩治外,关键在于整治要动真格,只有违规违法成本高企,才能威慑更多的医护人员,让他们不敢把手伸得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