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 努力打造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样板
景宁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区县之一,现有林地面积246.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89%,森林覆盖率81.03%,林木蓄积量1179.7万立方米,拥有珍稀动植物500多种。近年来,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森林责任制,做实做强生态优势,全面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松材线虫病经过连续十一年综合防控的经验做法被树为全省标杆,森林防火连续四年实现了“零火灾”,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明显得到遏制,林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年9月份,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仅三家单位获此殊荣,系丽水市唯一一家。
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森林质量“大提升”
一是厚植生态优势,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实施绿化美化行动。该县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以建设优质森林资源为目标,全面推进以美丽林相建设、“一村万树”行动等为重点内容的绿化造林工作,制定美丽林相建设系列方案,重点规划了城镇周边和公路沿线林相改造,进一步拓展绿色空间,致力打造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畲乡“多彩林带”。开展系列示范创建。启动实施“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建设“一村万树”示范村14个、推进村56个,实施村庄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67个,打造森林主题花园2个、森林廊道1条。培育珍贵健康森林。深入开展“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新植珍贵树种69.11万株,同时每年开展“大家一起来种树,为畲乡增绿添彩”活动,鼓励全民参与植树造林,促进了森林资源健康快速增长。
二是保护建设公益林,提升森林生态效益。扩面增量。该县强化领导,合理规划,于2001年开始区划界定公益林,后经4次增量扩面,截至目前,全县区划省级以上公益林148.5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0.2%,形成了瓯江支流和飞云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公益建设规模位列全省前五。提质增效。在公益林建设区完成造林更新1.12万亩、林相改造2.75万亩,累计建成公益林优质林分119.95万亩,占比80.7%。公益林建设带来明显的森林生态效应。释放红利。规范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程序,抓好林农和村(组)集体生态补偿资金管理与使用,强化监督,确保补偿资金规范、透明、公开、安全发放到位。
三是挖掘生态底蕴,传承弘扬森林文化。展现森林魅力。立足生态优势,注重挖掘和发挥森林文化魅力,把弘扬森林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植树节、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主题活动。保护古树名木。完成古树名木普查和挂牌工作,建立了全县9168株古树名木的信息档案,实施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项目,抢救性保护古树名木454株,保护古树群10个,建成古树特色公园11个。林旅深度融合。结合该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探索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实施民宿经济林业项目,推进林产品旅游地商品转化。
系统推进林业保护利用,实现森林资源“大管护”
一是突出资源林政管理,夯实森林管护基础。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始终把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赋予森林资源管理核心地位。认真落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制,完善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工作。强化林地保护利用和森林采伐管理。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木采伐量发放限额连年下降,林木蓄积量年提高60.8万立方米。发挥森林资源监督员作用。建立了义务森林资源监督员工作制度,现有市级义务森林资源监督员3人、县级23人,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监督员专业技术能力强、县情林情熟悉的优势,切实提升森林资源监管能力。
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破解林农融资难题。为了让“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可以抵押变现的森林资产,加强银林协作,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69亿元,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大量资金。提升林地经营效率。探索推进林地“三权分置”,出台加快集体林地流转促进林业规模经营实施意见,结合发展茶叶、毛竹等农业主导产业,引进工商资本,鼓励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便民服务质量,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100%进驻行政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和“全域通办”。
三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出台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林下经济人才工作室,大力推广林下套种多花黄精、香榧高效生态栽培、铁皮石斛仿生栽培等“一亩山万元钱”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丽水山耕·景宁600”农产品体系。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林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提升木本油料、高效笋竹林等林产业发展,实施林业科技推广和林农培训,做好产业培育。提升林区交通基础建设。为改善林农生产条件,累计建成林区道路851公里,并连续两年将受损林道路修复工作列入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完成了115条受损林道路的修复。
深化构建森林安防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大屏障”
一是发挥主观能动,实现森林安防共同体。建立责任安防。建立森林安防工作领导小组,把森林安防列入对县、乡、村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形成了“县级领导亲自抓、县级部门合力抓、乡镇领导具体抓、村干部一线抓”的多级联动模式。健全队伍体系。整合森林公安、木检巡查力量,划分森林警务区,下沉警力,深入一线涉林巡查,做到执法责任网格化。强化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建设,建成750人的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贴近实战的森林消防应急演练。推进全民安防。通过公益广告、游动字幕、电视广播、发送短信、微信等途径生动形象地宣传森林安防知识,实施“鲜花代替烟花”“珍贵树种换纸钱”等文明绿色祭扫行动,引导全民参与保护森林资源。
二是强化物资保障,完善森林安防软硬件。科学布控防治。采用检疫、枯死木清理、寄主生物防治、免疫预防等方法开展综合防控,在疫点乡镇和重点预防乡镇挂松褐天牛诱捕器、设引诱堆及安装专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松褐天牛,“无痕化”清理枯死松树,并加强对加工厂、在建工程的检疫监管,严防“疫木”流入和疫情发生,将松材线虫病的繁衍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建设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450万元建成森林消防管网系统,共建成森林消防蓄水池51个、管道215公里、消防栓1200余个,实现森林防火重点地区“引水灭火”设施全覆盖。实现智能安防。建成森林防火智能监测及指挥系统(一期)与设备项目,实现项目区林火监测覆盖率达80%以上,提升森林防火预警能力,确保林区消防安全。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打造森林安全防火墙。巩固常态机制。狠抓松材线虫病疫情调查日常化、疫木清理无痕化、分区防控目标化、联合执法常态化等“四化”防控机制建设,确保将疫情防御在初期,同时通过“发现一株,清除一株,注干防治一片”的办法,实现了“可防可控”的目标。建立约束机制。建立森林警务区管理制度,率先探索“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的森林管护试点工作,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将“谁纵火谁坐牢、谁纵火谁赔偿、谁纵火谁付灭火工资”的森林防火“约法三章”推广至全县,并根据山林的生长情况、面积等制定出具体的赔付标准。落实管护机制。把公益林管护和商品林管护结合起来,严格按照要求落实管护面积,现有专兼职护林员527人,人均管护面积严格控制在5000亩以内。创新激励机制。突出以提升森林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的森林安防机制建设,对森林安防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优先安排林业项目,如总投资1000万元的东坑森林特色小镇创建项目被列入省林业产业类重大建设项目。
(景宁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