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能渗下去,蓄起来,排出去 杭州局部有望不再内涝
浙江在线12月13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徐建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城市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每次一下大雨,尤其是暴雨,总让人们提心吊胆。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还记得留下水漫金山的情形吗?还记得德胜东路的积水让人们进退两难的无奈吗?还记得密渡桥路旁的车库被淹没的惨状吗?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城市内涝的痛,人们多么希望,出门去“看海”不要再继续了。
今天,钱江晚报记者要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杭州正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通过多种措施,使得雨水能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也就是说,像海绵一样把雨水给“吸”走。这意味着,今后城市不再“水漫金山”是有可能实现的。
今后对于降雨
要尽量控制和利用
杭州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暂行管理规定》正在“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上征求意见,时间截止12月17日。
据介绍,海绵城市是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力求“人与水生态和谐”。
目前,城市很多的降雨都通过地表流动,径流总量大。这样一来,城市容易出现内涝,同时,雨水带走了地面的污染物,容易造成河水的污染。正因为如此,相关人士表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推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重大转变的有效方式,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征求意见稿,杭州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也就是说,对大部分降下来的雨水,都要进行预收集,可控可利用。
杭州为此也制定了推进时间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其中滨江区将作为全市海绵城市示范区,要求2018年完成;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打造海绵城市
杭州打算这么干
据介绍,自明年起,市区的各类新区、园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而老城区则要结合棚户区(危房、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城市有机更新和各类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等,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比如,杭州将鼓励公建与小区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和相应设施。结合绿色建筑建设,在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增加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在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性铺装,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结合小区绿化和景观水体,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和蓄水池,雨时发挥调蓄、旱时发挥绿化灌溉功能。
同时,根据要求,城市绿地与广场要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统筹开展竖向设计,在消纳自身雨水径流的同时,要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改善城市道路排水,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提高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发挥水体调蓄功能,有效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自然水体,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水系。
说得更简单点,其实就是雨水能渗下去,能蓄起来,能排出去。
据介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指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结合原有建设项目的雨水积纳、排放系统,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保留足够生态用地的雨水排放系统。主要手段包括: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建设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透水铺装等。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林敏)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