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资源优势转化难点 推动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28.10.2015  11:36

  记者:自去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后,四川省采取了哪些举措推动走廊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窦维平:一是完成区域规划编制,协调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共同编制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发展规划》。该规划坚持与上位规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对接,以四川区域藏、羌、彝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为基础,通过合理空间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民族文化品牌,依托国家确定的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了以九寨沟环线为中心,香格里拉文化生态旅游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为支撑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的整体布局。二是项目格局不断优化。围绕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多次组织文化产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重点梳理了藏羌彝文化产业支撑项目库,同时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名录。三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近几年,我们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北京文博会等重大会展活动,不断加强藏族祥巴、唐卡等特色文化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区域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记者:当前四川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较为发达的地区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应当怎样更好地进行互动?

  窦维平: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和差异,从根本上来讲,这也反映了我省社会经济状况。今年6月,我们开展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文化资源利用转化专项培训工作。主要是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范围内培养一批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文化产业学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文化产业政策及法规,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项目实施能力的文化管理人才。我们还多次组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企业赴香港、台湾进行交流对接,效果也不错。特别是自2012年起,四川省文化厅与香港中国商会成功搭建了“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训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形成了政、学、产、研一体化的组织框架,推动50多家(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企业和项目进入香港、台北的主要卖场和展览会场,取得创新性的成效。前年,我们组织了22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内的重点文化企业负责人到香港参加高端培训。去年,我们又组织50余家藏羌彝文化企业负责人参加“香港授权展交流会”等活动,先后有近百个特色文化产品和企业分别同香港相关单位和企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意向总金额达100多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走廊区域的地州文化产业发展极具特色,今后将如何更好地结合这些特色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特别是,如何结合“互联网+”的大背景,以全新的方式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窦维平:对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资源丰厚,尤其体现在特色文化资源上。但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品牌优势对于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发展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所涉市州都在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梳理,通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辐射带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区域文化资源转换效率,增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重要路径。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品牌的打造。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文化产品门类众多,具有培育和打造市场品牌的天然优势。一直以来,我们都积极通过四川省扶持文化产业品牌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文化产品打造扶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品牌树立,以更好增强贫困地区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从事文化产业的信心,提升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实力。

  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要重点推进“互联网+文化”发展。结合现阶段四川文化产业和市场发展实际需求,以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基础情况,切实以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为重点,设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微博、微信订阅号等,建立信息数据库,聚集和发布以藏羌彝特色文化产业信息为主的文化资讯,加大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企业、项目、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断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记者: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走廊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

  窦维平:一是编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丛书”,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四川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梳理、整理和总结,为四川民族文化实现长效、健康的保护与发展,以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二是搭建“互联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服务平台。依托四川文化企业服务中心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专门设立专项子服务平台,整合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资源、项目、企业、产品等信息,构建信息交换和工作管理通道,从而形成整体的信息优势和有序工作管理机制。三是加快完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将重点设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同时将区内文化产业发展成熟、金融服务基础较好的市(县)和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基地)作为文化金融合作重点。四是进一步拓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特色产品展销渠道。一方面,我们正在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集聚四川省藏羌彝区域文化精品,以整体提升区域文化企业在营销、销售、开发、信息、技术、法律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帮助企业与客户、供货商及合作伙伴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在成都设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精品展区,以实现长期集中对四川省藏羌彝区域特色文化产品进行展销,提升藏羌彝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