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省教科院附校:科研兴校让美丽学校的六种“表情”无比绚烂

14.11.2014  12:45

  “这是我在杭州见过的最美学校了!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里成长,老师能在这里工作、生活真的很幸福!”近段时间,慕名来到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参观的省内外教育界的客人们络绎不绝,他们在考察“院校合作共同体”的同时,对江干区这所办学仅四年的学校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坐落在运河边闸弄口区块的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2010年7月成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由江干区教育局与省教科院采用“科研机构+新校”模式合作办学,是江干区教育局实践“新教育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之一。办学四年来,学校创造了“教科附速度”:教学质量飞速提升,办学成效稳步发展,实现了从薄弱校到优质校的飞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说:“这所绿荫丛中的美丽校园,透着由内而外的美丽,它是孩子们的成长乐园,教师们的精神家园,家长们的希望之园。”寻着洋溢幸福“表情”的轨迹,记者带你一起领略省教科院附校独特的美。

   校园美的表情:给学生回忆留下温暖空间
  “我们的学校像宫殿!
  “不,像城堡!这样的房子,我在电视里看到过,就是城堡的样子!
  “我觉得我们的学校像一座大花园!
  “我觉得更像果园!你们看看,现在石榴熟了,柿子红了,橘子、柚子挂满了枝头……
  下课了,欢呼雀跃的学生围在校长唐宇红身边,看着新入学时收到的第一份校长礼物:自己与学校的合影,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他们眼中的学校。
  金秋时节,假山环水绕树,枝头硕果飘香。美丽的校园环境,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享受其中,成长在其中。
  唐校长为什么要送孩子校园照片?“我们要把省教科院附校办成一所美丽的学校,我相信有美相伴的教育,会让孩子的人生更美好。”唐宇红校长说,“在这所校园里,每一天的鲜活与精彩都会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定厚积薄发的基础。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会在孩子们柔软、温暖的内心生根发芽,即便许多年以后大家回想起来,还能真切感受到那份最初的温度”。
  “教育的美丽在于滋养孩子的心,铸造孩子的魂,让每个孩子的梦想在这里开出美丽的花,这也是省教科院附校人共同的愿景。

   课堂美的表情:“先学后教”引发教学革命
  课堂的美丽,在于充盈活力。时隔四年,当记者再次与附校老师聊起“先学后教”,老师们的侃侃而谈让人刮目相看。
  课题观摩课上,语文老师杨珠英给同学们上说明文《》,没想到底下的“学生”越来越多,省内外慕名来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走向学生,“讨要”导学卡。
  随着省级立项课题“先学后教”深入推进,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六卡导学”到现在的“两本两卡”,在省教科院专家指导下,省教科院附校的老师自觉实践以“促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经过四年教学研究,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学习信心增强了,学习也更有主动性了,培养“想学、能学、会学、乐学”学子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这一点有优高上线率为证:2012年同比翻了一番,2013年进入杭州市公办初中前列,2014年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到飞速提升。教学质量“三级跳”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也坚定了学校“科研兴校”的信心。截至今年5月,学校共有21个课题立项,其中省级6个,市级9个,区级6个。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江干区教科研优秀学校,并先后获得“江干区学校发展奖”、“江干区教学质量优秀奖”、“浙江省文明单位”。

   教师美的表情:用满满的爱唤起爱的萌芽
  操场上年轻的体育老师放慢了脚步,和一个小女生一摇一摆地向前跑着……慢慢地,跑道上又跟上了几个学生,大家不约而同都悄悄地跟跑在后面。学校广播里正放着周杰伦的《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伴随音乐声中的这一幕,在省教科院附校的操场上常常会看到,让人心里暖暖的。倔强的女生和爱意满满的体育老师,他们曾经共同创造了奇迹。这个小女生在附校师生眼中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虽然行动不便,但在身边人的关爱帮助下,她奋勇拼搏获得了2014年杭州市级游泳比赛的3块金牌。
  老师用满满的爱,唤起了学生爱的萌芽。附校校园里,几乎春夏秋冬的每一天,都上演着一幕幕幸福的场景。
  今年六月的九年级毕业典礼上,九(3)班学生制作了徽章礼物。让班主任杨晓峰意外的是,徽章上竟然是自己的大头照!徽章一人一个,瞬间佩戴在全班同学胸前,杨晓峰又欣喜又感动:“虽然只带了你们一年,但很感激你们对我的厚爱。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谢谢!
  让教育回归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以美引美、美美与共,以智启智、知智相通的博雅浸润和灵魂歌唱,是所有附校人的教育梦想。

   学生美的表情:让每个学生洋溢阳光自信  
  翻看四年前附校举办第一届“附校百星”颁奖活动照片,站在领奖台上的学生涩涩的笑容中透露着腼腆和不自信。统计显示,当时附校学生中“新杭州人”子女占50%以上,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也不敢大胆地秀出自己。2010年建校时,附校就把构建学生多元评价机制作为重点,科学筹划“附校百星”活动,用“极具幸福感的活动”来吸引学生。“附校百星”评的不是“三好学生”,也不是优等生,而是有闪光点的普通学生。每年评选出100颗“”,那么九年后附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四年来,附校先后在颁奖典礼上搭建“走红地毯”、“校园达人秀”、“生命德育”等平台,已经评出400颗闪耀个性光彩的“星星”,他们带动了全校1000多颗“星星”共同努力。如今,这里的学生落落大方,笑容中洋溢着阳光自信。
  附校努力营造“活力校园·幸福教育”的育人氛围,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从而让学生迸发生命的活力,健康幸福地成长。

   班级美的表情:让每个班级实现“一班一品
  什么样的班级才称得上“最美”?师生心中有不同标准。附校的“最美班级”评比让全校上下都动起来。
  江干区名班主任六(1)班郭鸿霞老师说:“最美班级,班级幸福感要特别强。老师和学生彼此关心,老师懂得释放学生压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一个温馨幸福的集体才是‘最美班级’。
  三(1)班学生王睿认为,之所以自己班能称得上最美,是因为教室有美的布置,班级有美的活动,同学们有美的行为。八(4)班学生宋雨霏的理解是:“美的班级,要同学间团结友爱,一起努力学习、参加活动、分享快乐。
  学校认为:“最美”并没有固定模式和统一标准,各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挥,一班一品显特色。比如,高年级各班,应该在教室布置和班级文化建设上多做一些思考。
  “最美班级”评比共分三个阶段:评选“美丽班级”、评选“真美班级”、评选“最美班级”,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申评标准。比如,评选“美丽班级”必须达成“班容美”和“公约明”两方面要求。“真美班级”和“最美班级”的评选要求则更为严格,不仅要考虑班级公约落实,还要考虑“班级特色文化”、“五项评比”和“学风构建”得分情况。

   家庭美的表情:用美的方式激活家庭教育
  “晒家庭幸福照片、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您身边有“夫妻和睦、孝老敬亲、教子有方、热心公益、邻里互助”的“最美家庭”吗?不久前,附校的30个班级掀起了夸夸“最美家庭”的热潮。
  因为跳绳特别出众,跳绳小达人王激扬成了学校里备受瞩目的人物,她的 “健康最美家庭”故事也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一根绳子,一小片空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锻炼身体。同时,每天的陪伴,也让我和女儿的感情越来越好,我们在跳绳中感受到了健康最美家庭亲子关系融洽的幸福。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和家长都能加入到跳绳的队伍中来。”王激扬妈妈的这些话,相信给我们很多启发。
  文明是美,健康是美,和谐是美,温馨是美,幸福是美……美的音符不一样,姿态不一样,表情不一样,但在省教科附校人心中营造美、激活美、创造美的追求是一样的。

   附校在三个维度中演绎“美丽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健敏
  省教科附校是在“科研立校”背景下冉冉升起的一颗名星。短短四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为“美丽学校”注入了新的内涵。
  “美丽学校”的内核是教育美,生命成长、多姿多彩。走进附校,孩子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校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展现了五彩缤纷的生命成长,有的爱思考,有的善运动,有的能表演……美丽学校首先美在学生发展的充分和多样,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生命多样性决定了发展的多元性,美丽学校不是扼杀这种天然差异,而是适性培育,自由发展。当每个个体得到充分自由的最优发展时,学校才是生命百花园,呈现无限的教育美。
  “美丽学校”的灵魂是教育爱,播种希望、激活梦想。这里的大部分孩子,基础并非优厚,如何激活每个孩子的发展内驱力成为生命起启的关键点。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寻找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催生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成为附校教师独特的诉求。他们用满满的爱走进孩子心灵,用智慧开启着孩子心中的一个又一个梦,这就是教育爱之师魂。
  “美丽学校”的氛围是教育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四年发展历程,四年艰苦求索,附校人心中怀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每一个孩子都向往进步。转换育人模式,着力让孩子喜欢学校,进而喜欢学习。一年一度的“校园百星”,炫彩活力,星星璀灿,让学生找回了自信;温馨班级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变革教学方式,从“教知识”转向“教状态”,状态好结果自然好。研究学情,六卡导学,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的状态,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两卡两本,让学生乐于探究、学会思考,提升学习能力。从理念变革到方式创新,为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设多种载体,孩子们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自由,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学习潜力。(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