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财政“组合拳”提速助力“稳增长”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9.06.2015  14:00

  今年1-5月份,陕西省财政支出1443.38亿元,增长8.04%;财政部最新统计通报还显示,1-4月份,陕西财政综合支出进度和消化存量进度全国排名双获第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陕西省财政厅打出“组合拳”,管好、用好“钱袋子”,支持陕西省经济稳增长。
  围绕陕西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25条意见,陕西省财政厅推出一系列举措:用好现有工业转型升级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中兴通讯手机一期项目、宝鸡吉利轿车、秦川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项目稳产达产;整合资金,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风险补偿与奖励、兰炭对外销售、陕汽天然气商用车超销售奖励、钼钛钒等大宗商品收储贴息,并对当年采购省内产品净增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省内企业给予奖励,促进企业扩大销售;加快全省医药产业发展基金设立进程,支持美国强生等重点医药企业投产达效;利用中小企业资金、科技创新资金等,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
  为全力支持稳投资拉动,陕西财政积极调整优化投资方向,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紧抓国家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额度1000多亿元,发挥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在支持方式上,加快在交通、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广PPP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渭南主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已被财政部列入全国PPP示范项目。
  为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陕西省财政对涉煤收费基金实行清单制管理,并深入开展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清单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对涉及稀土、钨、钼的收费和基金进行专项清理,确保资源税改革顺利推进。同时,积极推进“营改增”改革。今年一季度,陕西全省“营改增”97.5%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下降,累计减税7.36亿元。
  唤醒沉睡的财政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也是发挥“钱袋子”稳增长作用的重要一招。陕西省财政从今年年初起,对2014年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清理。到3月底,财政存量资金比2014年年底下降44%,有效促进了财政资金流向改革和民生等具体项目。加快设立陕西丝路新起点投资基金,并对连接中亚地区的客货运航线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与中亚国家互联互通。优先支持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支持与沿线国家在纺织、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今年以来,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陕西省财政仍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用于民生的投入力度丝毫未减,百姓获得更多实惠。比如,将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较上年增加5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100元,较上年增加20元;将2015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较上年增加50元;适时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职工生活补助、社保补贴、转岗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稳岗补贴……1-5月份,陕西省财政民生支出完成1217.3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3%,各项事关民生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