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陈阁老八世孙陈福回乡开微雕展

04.10.2018  10:31
在家乡办展,这也是晚年的一份交代

  近日,“妙藏毫厘——陈福微雕艺术展”在海宁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共展出澳籍华人、陈阁老八世孙陈福微雕作品60余件(组),题材广泛,包括书法《兰亭序》、佛经《金刚经》、油画*****等各类微雕作品,令海宁市民大饱眼福。

  “文化和旅游部建议我在北京、上海办展。但我出生在海宁盐官,今年80岁了,想来家乡办一次展览,这也是晚年的一份交代。”陈福对家乡的感情深厚,海宁市民也报以热烈回应,不少观众在展馆中聚精会神,试图一探微雕技艺的奥妙。

  1939年,陈福出生在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海宁陈家,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陈阁老)的第八世孙,其祖父陈其寿曾任清苏州知府,父母都是医生。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陈福从小就学习书法绘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学会了刻图章,逐渐步入微雕技艺的大门。后来,陈福跟着父母到上海定居,又移民到了澳大利亚。身居国外,周围也没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但陈福依旧通过自学钻研技艺。

  挑战汉字最多的微雕《金刚经

  2012年,文化部提议陈福刻一件作品送给国家作为纪念。陈福想到了保存于大英图书馆的8604字的唐三藏版《金刚经》,“这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我从来没刻过那么多字,我想挑战。

  雕刻经文,需要陈福全神贯注。“外界不能有杂音,即便是大卡车开过发出的震动也不行。”8604字,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陈福也吃了几次“”。“第一次牙板刻断了,第二次字数没有计算好,刻不下了。

  3个月后,陈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作品《金刚经》,将8000多字刻在了约半个手掌大的牙板上,需要在60倍的放大镜下才能完全看清。

  这块微雕《金刚经》在北京引起了热议。“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作了15分钟的专题报道。”最后,该作品被中国国家工艺美术馆收藏,同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汉字最多的牙板平面微刻作品”。

  钻研创作中国式微雕油画

  陈福常说,创作一个好的艺术品,要把理念、思想跑在时间的前面。在他的思考与实践中,中国式微雕油画孕育而生。

  中国式微雕油画,即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诗词、印章等融入西方油画中,兼具国画与油画所长。油画鲜艳的色彩搭配国画的中国元素,与雕刻技艺融为一体,立体雕刻也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层次感。

  在这次展览的开幕式上,陈福赠送给家乡人民的《立体牙雕陈阁老宅图》便是他中国式微雕油画的代表作。

  今年上半年,陈福得知将在海宁办展,便打算制作微雕作为纪念。他选择了盐官陈阁老宅,这是他的出生地,意义深远。

  经过半年的设计配色创作,一座栩栩如生的立体陈阁老宅如约与海宁市民相见,长宽为10mm×6.7mm,在显微镜镜头下,几乎完整展现了陈阁老宅全景,层次分明、动感十足。“我把作品送给海宁,作为回家的一份赤子之心。

  让微雕传承更久远

  从事微雕数十载,即使年近八旬,陈福仍然深耕于微雕技艺中,探求微雕的传承与发展之道。

  “我要坚持创作,把中国的古老艺术推广给其他国家。”鉴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陈福针对西方文化进行不少尝试,刻英文长诗、使用世界22种不同文字刻《圣经》、刻伊斯兰经典《可兰经》……明年,陈福计划在悉尼办一次展览,把中国元素融入西方文化展示给西方人看。“我想刻一个立体的悉尼歌剧院,把中国元素融入西方文化里。

  “观赏难度大,这是微雕很少受欢迎的原因。”陈福认为,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微雕或许会赢得新的发展前景。陈福十分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显微领域的任何新成果和发现,他都会第一时间了解。目前,陈福主要使用工业显微镜搭配显示屏显示作品,同时邀请专家拍摄超高清照片,使每件作品尽量接近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