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丝路行” 写生接地气
“几天一直盼着下雪,今天终于看到了,可惜我们即将离开这个质朴、纯美的地方了!”车出陇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陆庆龙在“陇西行”的微信群里发了条微信,一时间引发群友纷纷留言,大家都期待下次来陇西画雪景。车窗外是覆着浅雪的群山,车窗内,好不容易盼到下雪的美术家拿起相机、手机一路拍个不停,试图让来陇西画雪景的念想留得更久一点。
此次甘肃写生团由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带队,全国知名的老中青美术家组成,一行20余人深入到陇西基层,对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采风写生。看到陇西还有很多贫困落后的村落,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袁文彬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肯定能给当地和老百姓带来更多好处,美术家也希望给他们多一些宣传,给他们一些实际的帮助。
古村落成为笔下“香饽饽”
看过贾平凹《定西笔记》的人都知道,位于黄土高原的定西是很贫困的地方,陇西作为其所辖县城,东与通渭县相接,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西与渭源县相邻,北与安定区接壤,虽因盛产黄芪、党参等中药材而被称为“中国药都”,但沿途所见“精准扶贫”等标语,可知这里的经济水平并不高,是急切需要帮扶的贫困地区。
在此之前,中国美协已组织多名国内知名美术家到浙江义乌、新疆、陕西这几个中欧班列沿线的省市进行采风写生,同时对班列沿线经过的国家及城市的主题画作定向征集。作为“新丝路·新起点——全国美术名家‘丝路行’主题创作展览活动”的最后一站,甘肃陇西的确有让美术家们着迷和留恋的山川、民风,从11月2日写生活动之始,美术家们便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一行20余人马不停蹄地跑了黄寨村、塄岸村、崖边村等村子以及文峰镇火车站货场、天马物流货场、中药材市场等地,饱涨的热情伴随始终,写生成果丰硕,据中国美协组联部副主任张慧芹粗略统计,此次甘肃组光油画写生作品就有70张左右。
陇西因地处偏远,保留着自然风貌和质朴民风,对久居都市的艺术家格外有吸引力。“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状况下,陇西保存了相当完整的古村落,这是自然和历史的‘博物馆’,也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未来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还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广西美协主席谢麟感叹道。
此次参加写生活动的美术家大多来自南方,因为大都是第一次来到陇西,所以对陇西特有的风土地貌和人居环境都备感新鲜,一到写生地,有的忙着四处拍照搜集素材,有的则一坐几个小时,经常一画就画到了天黑。中国美院教授翁诞宪、武警政治学院教授罗田喜、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立平等都以画油画见长,作品多以开阔的山川作为写生对象,陇西几日,少的画了五六张,多的则达十张。而画国画的,如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四川省美协副主席李青稞、中国美院教授张谷旻、浙江画院院长助理陈虹则多以小幅的自然风景和人物肖像为主,画起来也是一张接一张。但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在他们的作品中,散落在黄土高坡上的古村落无疑都是重点表现对象。
来自北方的美术家则对黄土高坡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买鸿钧觉得陇西有一种洪荒之美,具有成系统的独特山水气息,他说:“构成这个山水气息的主角是黄土,那么就需要美术家重新思考它的表现形式,去转换成一种新的笔墨语言。黄土地和这里尚未脱贫的百姓让美术家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而美术史上成功表现西北黄土地貌的美术家并不多,让美术家真正深入生活、描绘好这里的山水是个新课题,它的形态起伏变化、苍凉意境给美术家提供了很多思考。”
因为是写生活动,所以美术家们提前都做好了风吹雨淋的准备,每到一地,大家星散在沟沟壑壑中,各自选取适合的地点写生。虽然接连几天都是阴天,但大家创作热情不减。在黄寨、崖边等村,主要以风景写生居多,到了碧岩镇塄岸村,写生团吸引了当地不少群众围观,形象有特点的乡亲们便成了临时模特,大家创作人物和肖像的热情也被点燃,有的一连给村里的老老少少画了好几幅,而一个老大爷被数位美术家同时围着画,则一时间成为乡村一景。
围观的除了当地群众,还有不少驱车追随而至的本地画家们。他们除了观摩和学习,不时也向老师取取经,手痒的时候则坐下来画。陇西书画院院长梁宗文对记者表示,本地的画家之前不知道怎么写生,包括取景、构图等,这次跟着老师们,确实学到了不少。“此次写生促进了中国美协与地方美协、全国名家和地方画家的互动,地方画家获得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亲眼看到美术名家如何写生和创作,如何深入描绘的手法,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甘肃省美协副主席樊威对此感触很深。
《中国油画》主编王琨建议,当地画家首先应该深入研究和表现非常丰富的地域资源:“因为对于本地的风景,在情感上他们理解更加深刻,绘画表现更能深入进去,这对于本地画家既是责任,也是最大的便利条件。”
此次陇西行,写生团还专门考察了由甘肃昊翰文化集团投资兴建的写生基地,其“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组织艺术家与贫困农户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由长期在当地写生的艺术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稳定的帮扶对子,通过企业和艺术家共同出资建立帮扶基金,对于想及早“脱贫”的陇西,的确是一种尝试。艺术和扶贫,似乎离得很远,但如果有企业居间对接和运作,让艺术家多深入乡村,用艺术的形式宣传地域文化,并进而带动相关产业,艺术扶贫也不是没有可能。
写生最后一天在崖边村,记者走访了解到,离画家们写生地儿不远的山上有一所学校,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和三个一年级学生,每人都有写字本和美术本,但没什么书法教材和画册。上课的间隙,老师带着学生去看画家们画画,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油画。记者问一个爱画画的小男孩: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说:“长大了想开挖掘机,也想画画。我想用挖掘机把我们的旧房子拆了,再盖起新房子,我要在里边画画。”可见,无论是全国美术名家、当地画家,还是爱画画的小学生,陇西可以说是实现绘画愿望和梦想之地。
“‘一带一路’是中央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思路和部署,美术家们积极配合,深入‘一带一路’沿途的相关地区和国家采风写生,返回后再进行主题性的创作。美术家们进入高寒的黄土高坡,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他们的创作热情高涨。美术家们饱含激情地投入到创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战略、支持地区发展,因此说,这次写生活动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体现了美术家们的社会担当。”许钦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