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前副总裁:创业不是为了取悦投资者和媒体

21.09.2015  16:47

  中新浙江网9月21日电(倪追风)“创业不是为了取悦投资者和媒体,尤其是当创业环境渐冷的时候。”阿里巴巴前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如是说。

  近日,波特•埃里斯曼携带他的新作《阿里传》来到杭州参加“长三角社群峰会”,并在次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作为阿里巴巴少有的外籍高管,波特•埃里斯曼在2000年进入阿里巴巴。那是阿里巴巴创立的初期阶段,那时的阿里巴巴并没有耀眼的光环,每一个阿里人都在马云所描绘的梦想蓝图下艰苦奋斗着。波特•埃里斯曼一直陪伴阿里巴巴度过互联网寒潮,亲历淘宝网诞生并最终击败eBay和超越沃尔玛,见证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直至2008年离开。

  波特•埃里斯曼告诉记者,“当大浪潮来的时候,创业者和投资者都十分热情,但其实这个时候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危险的。我写的书中提到过,阿里巴巴是如何在2000年的互联网寒潮中生存下来的。阿里巴巴非常坚持一点,那就是注重于自己的客户,而不是取悦投资者和媒体,只有当你能够迎合客户需求的时候才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

  随着2014年中国诸多互联网企业赴美IPO,尤其是9月19日阿里巴巴获得全球市场史上最大IPO,惹得全世界众多的投资机构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互联网创业掀起了一阵热潮。也曾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浪潮下的中国互联网创业是钱多项目少,有故事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不愁拿不到融资。

  时至今日,距离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敲钟已整整一年。虽然全国各地大小互联网会议、沙龙、论坛依旧不断,但许多创业者已经在感叹,谈融资已经不像过去几个月那么容易了。也有投资人在分享会上表示,投资者已经开始更加慎重地选择投资项目。

  中国互联网创业的热度似乎有缓和的趋势,以融资速度和额度博取眼球开始变得不那么容易,此时的创业者或许应该更加专注于通过满足用户需求来获得发展。

  对于当下的互联网创业热度的降温,波特•埃里斯曼表示,“在市场到达非常炙热的点之前,让他稍微冷却一下,稍微有一点缓和,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如若不然,或许会发生和当年互联泡沫破灭一样的事情。”

  每一个在中国生活许久的国外友人,内心总免不了千丝万缕的“中国情”。

  从1994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进入阿里巴巴,再到2008年阿里巴巴发展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选择离开。波特•埃里斯曼对杭州,对电商都有着解不开的“中国情”。如今,杭州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电商之都,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波特•埃里斯曼的“中国情”也可以称之为“电商缘”。

  当记者问及电商模式颠覆了线下实体店的商业模式,未来的电商是否会被其他商业模式取代时,波特•埃里斯曼表示对电商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电商在10年内,甚至在10年之后都会很热。”

  同时,波特•埃里斯曼还告诉记者,“当我这次回来的时候,我在想或许以后我应该回到杭州生活。我相信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过去我们很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天堂硅谷’的概念,而现在的杭州就是一个‘天堂硅谷’。我想现在我们或许可以把硅谷比喻成‘加州西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