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第一场:“最多跑一次”怎么跑?

04.11.2017  11:23

      一窗受理怎样真正取得实效?如何让数据跑得更快些?

    不仅要加强人员培训,还要简化材料、打通信息网络

    社会各界担任“考官”,“考生”是杭州部分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和城区区长、副区长等。现场,“考官”频频发问,“考生”认真作答。近日,2017“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拉开序幕。

    第一场问政围绕“‘最多跑一次’怎么跑”这一主题展开,如何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如何推进部门数据共享、提升网上办事效率;如何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如何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这些问题,都在问政现场进行了解答。

     一窗受理如何真正取得实效?

    人员能力要提升、材料要简化、部门网络要打通

    以往购买一套住房,要分别去房管部门和国土部门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还要去税务部门办理相关的税务手续,多个部门来回跑很不方便。从去年开始,杭州市实行了“三证合一”改革,把原来的三本证合成了一本——不动产权证,同时实现了一窗受理,老百姓只要跑一个窗口,就可以把材料全部递交进去,把手续办下来。但在实际办理业务过程中,有不少百姓还是有所抱怨,问题出在哪里呢?

    今年8月底,一市民到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办理安置房的不动产登记证,但由于房子此前被冻结,要将这套房子先解冻再办证。可是在受理窗口,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只看了自己部门需要的材料,没检查后续国土部门需要的材料是否齐全。“当时递交材料的时候为什么就不仔细检查每个部门都需要的材料,及时查漏补缺呢?”这位市民看着有点儿生气。以上事实说明,表面上看,多部门已经是一窗受理,但实际上在窗口背后,几个部门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问题,依旧各自为政,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

    “一窗受理以后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原来的窗口受理人员要从专科变成全科。这样对个人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一方面是我们各个部门的材料要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是要打通网络,这项工作国土、房管、税务都在做,余杭已经作了试点。以后的材料进来,只要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个人员。”市审管办主任林革解释。市住保房管局局长周琪也说到,下一步,他们还将加强对窗口受理人员的培训,解决三个部门统一受理的问题。

     怎样让数据跑得更快些?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每天调用数据200万次

    “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让百姓少跑路,数据多跑路,简单来说就是刚才提到的部门信息网络的打通。那么,这项改革在杭州的成效如何?老百姓满意了吗?

    视频中,有市民反映,自己办个亲戚之间的房屋过户手续,竟然花了快半年的时间。而像这样部门间信息不通的问题,还存在于一些行政服务中心当中。在滨江区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张女士就反映,办理立项业务需要在滨江区服务中心跑好多个部门。“已经来回很多趟了。每次都要我们提供一些档案的复印件,同样一份档案的资料要复印好多份。”张女士感慨,如果能够几个部门联网,把信息扫描成一个电子档案,然后直接电脑上互通的话,就省得跑来跑去印这么多复印件了。

    不过这些现象,或许很快就会得到改善。今年6月,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开始组建,围绕商事制度的改革、不动产证的办理、公民个人事项的办理,以及投资项目的审批这四项改革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全面归集。“我们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条数据的归集,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郑荣新说,从整个情况来看,现在归集的数据每天的调用量达到200万次,也就相当于200万次的纸质材料不用再提供。比如公民婚姻信息的登记,每天数据的调用量达到12万次。还有很多涉及公民办事事项的数据,目前也已经在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葛玲燕        编辑:张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