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四十年家国》杭州首发

13.05.2017  08:27

首发式现场 张巍平 摄

  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张巍平)浙江省女作家李靖早前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年家国》,其以质朴的语言再现了民俗,用文学的形式钩沉了历史。为全面解读作品,助其扩大社会影响,5月12日,《四十年家国》首发式暨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据介绍,《四十年家国》主要讲述的是鸽痴朱善昌的传奇一生,也塑造了如汉奸万氏、妓女曹八姐等鲜明的小人物形象,通过对当时社会生活、人文环境、心理状态的描述,勾画出浙中一带特有的文化、习俗与风情。值得关注的是,它对浙江金华一带的民俗有着行家式的雕琢,再现了城市的文化记忆。


四十年家国》 张巍平 摄

  《四十年家国》已被评为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联的文化精品工程,它的创作题材独特,用细菌战、信鸽谍战等内容拓宽了抗战题材的广度,且人物形象塑造丰富,对复杂的人性有深度的揭示。

  与会专家、文学评论家以各人的角度,深度评析了小说的内容,他们畅所欲言,在热切的发言交流当中,对小说的理解也变得更加饱满。

  家族历史线、革命抗争线、地区民俗线的三条线索,构成《四十年家国》特殊的文化伦理,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评论家洪治纲评价小说在描写上是“中规中矩”但又具备特质。他特别指出了民俗线,认为以充足的分量来呈现金华的百姓风貌,而且小说具有很好的底色,普通百姓对历史苦难的承担姿态显得很自然。

  不单是对小说创作作出评价,会上还讨论了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剧的情况。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出,小说中“以一己之力拿柴刀砍下七个敌人首级”的内容,要适当修正谨防其被当成“抗日神剧”。此外,小说本身还存在篇幅过长,有些笔墨不得不被淹没,改编时难以面面俱到等问题。但《四十年家国》平实的语言和动荡的叙事背景形成了反差,在呈现故事时形成了一种张力。憨、痴、呆的主角以纯良之心在血雨腥风的时代生存,相信在改编后会相当出彩。

  十载心血才成就了这一长篇佳作,已至古稀之年的李靖依然表达了她对作品的热情,“《四十年家园》以朱氏家族五代人为核心,展现的是个体再到国家的命运,我希望能通过这份作品来提醒人们记住为国献身的烈士。那些消失于历史长河的个人,以及被忽视的民俗,正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记忆所在。”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在会后,李靖还向杭州图书馆捐赠出了她的出版书作。(完) 【徐施宏】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