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潭水库上游沿岸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节节推进

06.03.2018  02:01

【本站3月5日讯】日前,长潭水库上游总面积为37.7万平方米的上垟乡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推进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据悉,今年,该区聚焦乡村振兴,做美乡村环境,深化长潭水库全国良好湖泊环境保护试点,建成永宁溪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完成上垟、屿头5处区段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改造提升环库沿岸25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提升长潭水库水源品质,早在2016年,黄岩区就出台了《关于印发长潭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确保到2019年,长潭水库库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指标保持或达到全国良好湖泊先进水平,基本形成“库区水质保持优良,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经济高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态势。长潭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Ⅰ类水质,库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4%,天然湖滨带比例不低于75%,湿地修复面积比例大于70%,库区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100%,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达到相关标准。

本次上垟乡生态缓冲带工程,涉及上垟乡潘山头村、后园自然村、上垟村前岸区块、董岙村,屿头乡前礁村,重点解决库滨重点污染防控区的农村生活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改造提升环库沿岸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为顺利推进工程建设,自去年6月份以来,宁溪镇、上垟乡等地就积极做好政策宣传等工作,前期摸底、入户调查、丈量征地等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工作人员还利用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过年之际,放弃休息,与被征户签订征地协议书和发放征地补偿款。

上垟乡负责人潘江雷感言:“生态修复工程隔离了农田和长潭水库湖滨带保护区,可以充分发挥湖滨带的生态拦截和净化功能,降低入库污染负荷,保护了水质。同时还能改善湖滨带景观,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上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