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滨江文化园开门迎客

31.12.2015  11:37

  

12月28日,热情的市民在长沙博物馆观展。

  12月28日,长沙文化新地标——长沙滨江文化园正式开园,园区内的长沙博物馆、长沙图书馆、长沙音乐厅同步开馆,一系列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邀市民共赏。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等领导出席。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湘涛宣布开园。长沙市民从此有了一个集旅游观光、艺术欣赏、文化休闲、阅读学习、文脉传承的好去处。以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为龙头、以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为引领的文化建设全面升级,已成为长沙文化强市的战略要义和精彩内容。

  铸造城市新品质

  长沙滨江文化园坐落于湖南母亲河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的新河三角洲,是专业性文化建筑综合体,园区总占地面积196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规划馆和音乐厅四大核心场馆,拥有上万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亲水码头、景观塔等文化活动展示平台。

  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将在此持续开展。长沙滨江文化园管理中心将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统筹协调、专业运营”的管理模式,将其建成长沙的一流文化园区。“省会地标、长沙客厅、文化圣殿、百姓乐园”是它闪亮的关键词,其将成为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的代表性窗口。

  朱建纲在开园致辞中表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血脉和根基,城市是一方文化的摇篮、容器和结晶,文化与城市同源并茂、共生互荣。希望长沙以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为载体,不断完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领域的惠民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引领,在惠及全民中促进文化繁荣,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建设再创新高、再创佳绩。

  系列活动惠民生

  长沙博物馆位于长沙滨江文化园东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新馆外观形似一颗“顽石”,外墙设计取材于长沙地图,白沙井、坡子街、天心阁、定王台等18处市民熟知的老宋体地名点缀于绕墙流淌的湘江水畔,一幅极具古色民风的长沙景致跃然墙上。开馆当天,精心筹备的两大展览“独立苍茫——湖南名人书法展”和“华夏瑰宝——保利海归精品文物特展”同时向市民免费开放。王夫之、曾国藩、毛泽东、沈从文等51位湖湘名人真迹,以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猪首、猴首及青铜器、佛像珍品,吸引了大量市民慕名前来,28日当天便接待2500余人领票观展。

  长沙图书馆外墙设计取材于《荀子·劝学篇》,充分展现出图书馆的文化底蕴。现在馆藏书籍100万册,每天可接待读者7000余人次。当天,新馆以“图片+实物+影像+装置+互动”的多重形态,推出“湘江此去·文脉”特展,带市民认识长沙图书馆的发展变迁,长沙地区文脉的前世今生。

  长沙音乐厅外墙图纹取材于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郭沔流落衡阳时创作的《潇湘水云》,曲目记谱方式采用中国传统的减字谱,传达出音乐厅的文化内涵。厅内有1419座的交响乐大厅、近500座的多功能厅及近300座的室内乐厅,集音乐演出、餐饮休闲、艺术培训、贵宾接待等功能为一体。开园当晚,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携以色列爱乐乐团在此献上了一场音乐盛宴,引来高朋满座。“三馆一厅”的系列文化活动,点燃了群众热情,为冬日带来阵阵暖意。

  长沙文化新地标

  长沙文化建设的风景很多,这些风景不仅构筑在“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基石上,也构筑在“文化惠民”的理念上。从2011年开始至今5年,长沙累计安排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资金57.26亿元,按照国家和省总体部署,以完善体系、提高效能、促进公平为重点,在推动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标准化、均等化转变;向建设、管理、服务并重转变;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转变,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长沙以总分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的成绩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到今年底,全市已初步建立科学、规范、适用、易行,中部领先并具有长沙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现在,“三馆一厅”的集中绽放,使得长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以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为中心,打造富于国际文化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的一流文化乐园,演绎健康优秀的文化精品,进一步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素养和城市品质,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和长沙文化人的一个愿景。同时,长沙正在推进铜官窑遗址博物馆、炭河里遗址青铜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长沙公共文化建设,正朝着更高远的目标、更美好的梦想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