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毛竹林下掘“金笋”

20.03.2015  14:03

 

毛竹覆盖技术使春笋提早一个季度上市,效益翻十几倍

  “毛竹盖一盖,产出一万块。”最近几年,在靠山吃山的竹农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的就是毛竹“春笋冬出”覆盖技术。“春笋冬出”的技术含金量其实挺高,做得好,可以带来比普通春笋高十几倍的收益。

  现在是3月中旬,天气乍暖还寒。露天毛竹林里的春笋还“躲在”地底下没有冒出头来,挖笋的竹农也正好落得清闲。但是有个地方,春笋已经产出3个月了,比普通春笋开挖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个季度。长兴县永绿林业发展中心葡萄岕林区一片10亩毛竹林里,在一层厚厚的“棉被”之下,藏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宝贝。

  说话间,挖笋师傅正拿着挖笋的工具仔细地掘出一个个宝贝,“瞧,这个有十多斤呢。”挖笋师傅兴奋地说。别人的出笋期,正是这片毛竹林的丰产期,从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是“春笋冬出”的旺季,每天的产量有300斤。销量自然也是不用愁的,每天清晨天微微亮,就有商户前来收购春笋,他们中有零售商,有批发商,还有一些来自外地的商户。

  “每天都有人来收购,大家都说这笋分量足、口感好。”长兴县永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何国庆乐呵呵地说。

  今年1月7日这个日子,何国庆记得格外清楚。因为这一天第一根春笋冒出了尖尖的脑袋,迫不及待地从土地里冒出来。之后,春笋源源不断地钻了出来。何国庆和同事自然乐开了花。

  整体来看,春笋的产出收益非常不错。“刚刚出产的时候批发价是20元一斤,春节期间涨了不少,光是每斤的批发价就35元了,零售价能有50元。”何国庆伸出手指比划着,脸上满是欣喜。

  原本只能卖几元一斤的笋,现在摇身一变,身价涨了十多倍。这让和大山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何国庆很是高兴,“不仅价钱好,采挖的时间段也比较理想。这笋可以从1月采到3月下旬。”何国庆低下头仔细算了一番,按预算一亩地能产3500斤,亩产值能达到2万元,光这10亩竹林就能产生2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让何国庆很是开心。

  其实从2009年开始,永绿林业就已经采用这种方法产笋,“2011年,全县还在林场里开了现场推介会,向大家推广这技术。”之后,不少人主动提出要讨教“春笋冬出”的技术,回去也“依法炮制”。但是却鲜有人做,那么,这个能够拓宽村民致富路的技术为何如此难推广呢?

  原来,好多人在打听完技术要领后,便开始犹豫起来。“这技术要求高,投入也高,万一哪个环节没做好,不仅不赚钱,还要赔钱。”

  “这技术说说容易,但操作不简单。”何国庆说,“简单地说,‘春笋冬出’就是采取人工的方式,在竹林地上覆盖一定厚度的有机物,减少热量蒸发,同时利用覆盖物腐烂发酵产生热量,提高竹林地面温度,加速春笋生长,提高节前春笋的产量。”

  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需要良好的林地基础、技术水平和较大的资金投入。“竹林要找土壤深厚、笋产量高的地块。对技术要求也高,什么时候覆盖稻草和砻糠,浇多少水都需要经验。以我的经验来看,覆盖稻草的时间不能太早,大概在12月份,浇水也不能过多,不然难以发酵,不利于保温。”何国庆说。

  说到技术要求高,就连何国庆自己也遇到过难题,从2009年开始覆盖竹林后连续覆盖了四年,开始,产量是年年高。可到了第四年,产量反而没有第三年高了。

  何国庆这才意识到同一片毛竹林,最多只能连续覆盖三四年,之后就得让林地“休息”一两年,所以直到2014年12月,这块毛竹林才开始“复工”。毛竹“春笋冬出”覆盖技术就是个需要知识、技术、耐心的活,这还没说完,资金的投入大也是不少农户望而却步的原因。何国庆说,第一年的资金投入会比较高,一亩需要8000~10000元。

  林地基础、技术水平、资金投入……不少心痒痒的农户就是因为这些“硬杠杠”打了退堂鼓。“但是只要工作细致,愿意下功夫,还是能够种好的。”何国庆说,不少人主动提出要尝试,而今年,永绿林业准备培育一两户农户来试验竹林覆盖“春笋冬出”技术。“建议有意愿的农户可以先在小范围林地试验,每天细心管理,以提高成功率。”

  推广“春笋冬出”技术将为竹农提供又一条增收的有效途径。如何培育愿意尝试“春笋冬出”的农户是县林业局面临的难题。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打算从技术推广的角度,鼓励竹农尝试“春笋冬出”技术,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林下经济”增收。(长兴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