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打造新型家庭农场样本

12.01.2016  10:53

  农历年底,本是农闲季节。这几天,长兴县农办副主任张汉新却忙得脚不着地,手机总是响个不停。
  “张主任,都说2016年即将启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我们的农场也打算上一些新项目……”咨询电话里,农场主们针对自家农场新一年的计划侃侃而谈,争取新的补助政策。
  3年前,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长兴县农业局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家庭农场的数量已增至269家,平均每月成立9.8家,平均注册资本67.47万元。家庭农场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进入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调结构,
  三产融合促增收
  发现地:水口乡顾渚村长乐谷家庭农场
  走进位于水口乡的长乐谷家庭农场,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只见亭台楼阁,道路平坦,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山坡上种植着蓝莓、猕猴桃、杨梅等果树……与其说是家庭农场,这里更像是一个精致的休闲果园。
  “别看现在搞得那么精致,原来这里只是简单种着些果树,路也坑坑洼洼的。”长兴县农办综合科科长王金星介绍说,2015年,长乐谷从县农办申请到20多万元的项目补助,用于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改造。“十一”前完工开放,收起了门票。
  “王科长他们平时经常给我们上课。现在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所以我想到把水果种植扩展开来,发展深加工和旅游业,寻求更多的经济效益。”现在,每到6月至8月的蓝莓采摘期,游客络绎不绝。农场主周纪良喜滋滋地报出了“成绩单”,2015年,长乐谷家庭农场的游客量达到五六万人。“这几年,水口乡每年有超过200多万的农家乐游客,家乡有了这么好的基础资源,我们当然不能错过。”
  48岁的周纪良本是顾渚村村民,年轻时在外做轻纺生意,2010年,建起了家庭农场。目前,他精心打造的长乐谷家庭农场,规模已经扩大到80余亩,其中40多亩为蓝莓基地、20亩猕猴桃基地,主打采摘游的高效益精品农业。周纪良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蓝莓大王”。
  “2015年,我们拿出5吨蓝莓做深加工,保守估计增收能超过10%,也减少了鲜果大量上市的销售压力。”这几天,周纪良正和女儿一起,计算蓝莓深加工产品的销售状况。挖到第一桶金,周纪良却并不满足于每年只有2个多月的采摘期。2015年,他只身前往江西,找到一家食品厂达成合作意向,生产蓝莓干、蓝莓酒、蓝莓饮料等一系列产品,由女儿在线上线下一起销售。周纪良说,女儿周思意今年24岁,刚从苏州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看到父亲有着这么宏大的愿望,她也决心留在家里,帮助建设家庭农场。
  最近,周纪良打算乘着农闲时期,把自己在村里的房子改造成民宿,让游客留下来,带动更多消费。“我想把蓝莓打造成像水口杨梅、茶叶一样响亮的牌子,让更多游客知道我们长兴也有蓝莓。”畅想下一个采摘季,周纪良信心十足,“到时候,杨梅酒、杨梅饮料的销路就更可观了。”
  补短板,
  找准定位引精品
  发现地:夹浦镇丁新村夹浦臧园家庭农场
  冬季的葡萄园,本应是一派萧瑟。走入夹浦镇的臧园家庭农场,设施大棚笼罩的葡萄架下,却套种着辣椒、花菜、以色列番茄等一系列蔬菜。土地正冒着新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绿意。
  “对于蓝莓这样的特色产业,一旦有一家出来填补空白,很容易产生效益。对于葡萄这一类在本地已经形成规模的水果产业,更要找准定位,精准发力,稳步提升。” 张汉新介绍说,近年来,葡萄已经成为长兴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产业,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超过3000多亩。
  如何脱颖而出?臧园家庭农场的办法就在于不断引进精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臧园家庭农场农场主庄玉亭过去是村里的村委会主任,这个老农民从1995年开始种粮,最多的时候种植了600多亩水稻。2011年,庄玉亭看准本地葡萄产业的前景,在自己的基地上尝试种植葡萄,获得了成功。
  为寻求新品种,这些年,老庄经常自己开车好几天,去到陕西、福建等地。“越是好的品种,效益越是可观。”庄玉亭举例说,近两年,他引种了葡萄界的“白富美”品种——“阳光玫瑰”,因为吃起来有一种玫瑰的清香,即使价格高昂,依然供不应求。“一小箱就是几百块的收益。”
  2015年7月,长兴县举办了“最美葡萄园”评选,臧园家庭农场名列前茅。30多亩洁净、生态、绿色的葡萄园,为老庄的家庭农场创造了不少效益。
  种植葡萄太过单一,庄玉亭受到电视上农业节目的启发,萌生了建立集中多种水果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的念头,从“单打独斗”种葡萄,向“抱团发展”种植多种水果发展。于是,他承包了近200亩田地,准备发展水果休闲观光园。他跑遍了山东、江西、辽宁、安徽等地,搜集1000多株不同的精品水果果苗,全都种在地里。
  “除了七八个品种的精品葡萄外,我的家庭农场里目前还有冬枣、贡李、水蜜桃、珍珠枣油桃、白沙枇杷等20几个品种,许多品种都是本地独一无二的。”庄玉亭介绍说,之所以会引进一些精品水果品种,是因为在长兴很多普通水果市场已经饱和,但是精品果树种植还未形成规模,这一块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另外,多个品种搭配种植,还能延长果园的采摘期,打好季节差。“从5月份水蜜桃上市,到11月份葡萄上市,采摘期有半年左右。”庄玉亭说,这样一来,不仅满足游客的观光游览需求,也避免了因为种植单一品种而造成的土地等资源浪费,还可以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今年,老庄又秘密引进了一个葡萄品种。“好不容易才弄到30棵,每棵小苗都要200多块。现在还要保密,但是成果预计比‘阳光玫瑰’还要好。”
  降成本,
  智慧农业增效益
  发现地:吕山乡南杨村四代同堂家庭农场
  “点开手机App,不仅可以通过360度的摄像头观察甲鱼塘的状况,还可以通过水质检测系统,随时监控甲鱼塘内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各项数值,从而达到实时调控。”来到位于吕山乡南杨村的四代同堂家庭农场,年轻的80后农场主洑月龙管理起150多亩的甲鱼养殖基地,游刃有余。
  毕业于萧山水产学校的渔政管理专业,随后通过函授获得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证书,科班出身的洑月龙更能学以致用,将科技的力量运用到生产中去。2013年春,他使用地热水循环系统给温室甲鱼供热,取代传统的供热方式。2014年4月,又投入100多万元,成为了长兴县首批使用智慧农业的弄潮儿。
  “看起来是花了一大笔钱,实际上总投资反而降低了。”洑月龙说,机器换人后,雇佣工人的工钱明显节省了,甲鱼塘的经济效益也得到良好提升。作为本地的水产养殖大户,洑月龙的甲鱼养殖基地主要养殖3至5年大小的生态甲鱼,年产值超过500多万元。
  “智慧农业将物联网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集成运用于农业生产,降低成本、节省能耗,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利、省力和安全。”洑月龙说。前几年遇到夏季持续高温,由于水中缺氧,甲鱼大批死亡,最多的时候直接损失3万多元。安装智慧农业后的两年里,即使碰到高温,这种情况也没有出现。他说:“现在150亩的水产基地都有地热控温,可以随时调节水温和补氧。”洑月龙说,借助智慧农业,如今一家5口人管理起那么大面积的基地,压力并不大。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在我这里也有充分实践。下一步,我要将精力着重放在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上,以期减少更多的成本。”洑月龙说,目前,他正在试图采用“稻鳖共养“、“藕鳖共养”的模式,在他面前的12亩水稻田里,就大约有2000只甲鱼休憩其中。“这些水稻不仅消化了鱼塘中的淤泥和沉积物,还可以从中获利8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