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长兴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9.11.2014  14:28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关系长兴县外向型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长兴出口环境正在发生转折性、趋势性的深刻变化。长兴外贸发展如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探索可持续发展,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长兴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近年来长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长兴县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1、总量不断跃升。2006-2013年,长兴县进出口总额从3.2亿美元跃升到17.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7%。特别是自营出口总量增长迅速,从2.9亿美元到15.1亿美元,年均增长31.6%(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数据除外)。2013年出口增幅13.7%,高于全国、省、市平均增幅,在全市名列第一。总量排名在全市三县两区赶超吴兴和南浔,从2006年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



    2、出口队伍快速壮大。截至2013年,长兴县备案登记的外贸企业达到706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48家,分别比2006年增加546家和137家。民营、外资、流通三支队伍齐头并进,2013年民营生产企业、外资企业、流通企业出口分别为111919、26319、12697万美元,占全县比重分别为74.2:17.4:8.4。与2006年相比,民营企业比重上升,外资企业出口比重从34.2%下降到17.4%,下降了近16.8个百分点。



    3、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已成为我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纺织服装、机械汽配、精细化工三大出口主导产业加速集聚,2013年,三大产业出口占比分别为58:19:10。家具、汽配、家纺等新兴产业出口增势迅猛,占比迅速提高,分别为5.4%:4.8%:3.5%。运动用品、节能灯、蓄电池、箱包、建材、农产品等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出口产品出现多元化。



    4、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八年间,我县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102个增加到155个,其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由12个扩大到34个,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业已形成。亚洲、欧洲、拉丁美洲成为我县主要出口市场(亚洲2008年赶超欧洲,跃居第一位,拉丁美洲2009年赶超北美洲,跃居第三位),2013年这三个市场占据我县出口份额的八成。欧盟、东盟、印度、美国、巴西、墨西哥等成为我县主要贸易伙伴,2013年对这六大市场出口占比达到58%。



    5、贸易方式逐渐多元化。贸易方式从传统的一般贸易正逐渐向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并重发展。2013年,我县一般贸易进出口、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分别为86.5:10.3(其他贸易项下外资企业投资设备进口占比为3.2%),加工贸易比重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6、外贸成为拉动长兴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八年间,长兴县进出口、出口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县GDP年均增速(14%)13.3和12.6个百分点。2013年外贸依存度达到26.4%,较2006年提高10.8个百分点,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但仍较2006年提高1.2个百分点。按每出口1亿美元可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计算,2013年长兴县外贸出口吸纳的就业人数达22万人以上。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与其它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外贸还存在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制约我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对外贸易总量不大,进出口失衡。一是总量不大,低于德清和安吉,在全省90个县区排名50位左右,与长兴县综合实力“百强县”不相适应。外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待提高,长兴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全国(46%)、全省(68.3%)、全市(32.8%),更远远低于慈溪(70%)、萧山(65%)。二是进出口发展不平衡。进口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仅占出口的1/10。我县进口贸易以外资企业投资设备进口和民营企业设备采购为主,具有不可持续性,导致进口增幅波动较大(2006年-2.8%、2008年68.9%、2009年-10.2%、2010年155.4%、2012年-24.6%,2013年65.9%)。加工贸易进口和民营企业进口后劲不足,制约了我县进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2、出口结构不尽合理,有待优化。一是出口主体结构不合理。出口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不到20%,而且比例逐年下滑。出口型的外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直接制约了我县出口增长后劲。二是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出口目标市场相对集中,对部分国家的出口依赖程度较大,部分产品出口过度激增,不仅导致过度竞争而产生低价竞销,同时也容易产生贸易摩擦。三是出口贸易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依赖一般贸易项下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占比7%不到,服务贸易刚刚起步,这反映出我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水平还很低。四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出口商品以纺织、箱包、节能灯、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为主,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全县出口的21.1%。



    3、增长方式粗放,出口效益不高。长期以来,长兴县出口产品以低成本、低价位的数量扩张型为主要增长方式,出口产品大多仍属“三高一低”的产品,部分企业仍以出口创汇作为求生产谋发展的经营理念,造成外贸以粗放型经营为主,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县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一一暴露。我县90%以上的出口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技术含量低,极易引起价格竞销,影响正常的经营持续。在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下,出口价格却一路下滑,不少外贸企业有生产规模,没有经济效益,仅靠出口退税勉强获得微薄利润。



    4、外贸人才缺乏,企业市场拓展受限。近年来,我县外贸企业快速增长,但外贸人才的引进培养却进展缓慢。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外贸专业毕业生虽然很多,但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上岗就能操作业务的外贸人才并不多,使很多外贸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许多企业即使招到了人才,也由于生活环境、薪金待遇、个人发展等原因而离开企业。据调查,全县外贸专业人才缺口近600人,而且这个缺口还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这种人才缺乏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外贸业务发展,成为影响我县外贸发展的“瓶颈”。



    5、企业规模不大,综合竞争力不强。尽管我县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逐年增加,但很多新企业刚刚从内销转向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和手段还比较单一,对国际市场把握能力还存在不足,与国外公司紧密合作不够,很少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品牌、经销网络、熟悉当地经济情况等优势为自身服务。据统计,我县近1/3的出口企业还不属于规模以上企业,普遍面临流动资金紧张、创新能力不足、后续开发力量薄弱等困难,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风险抵御能力脆弱。



    6、宏观制约因素加剧,出口市场受阻。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县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并不稳定,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增长的矛盾,出口高增长的持续性有待观察;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外部压力,人民币升值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重要资源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在相当长时期内,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将成为必然趋势,这都将对出口企业形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多种因素叠加,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环境异常严峻。



    三、 促进长兴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按照“做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主体培育、市场拓展、结构调整、风险预警、通关一体化为抓手,深入实施“四个多元化”(贸易主体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长兴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主体培育,增强外贸发展后劲。全面开展外贸启蒙,抓大、促小、育新,动员千家万户奔外向。一要抓重点外贸骨干企业,加大对我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大企业。二要抓潜在优势民营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切实尝到出口的甜头,促使他们尽快接轨国际市场,努力开发新产品,在技术创新和??个重要的外贸增长点。三要抓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培植新的外贸增长点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要继续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优势出口企业来我县安家落户,发挥外资企业“大进大出”的优势。



     2、强化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继续调整主体、市场、商品、方式结构的同时,提升产业、技术、营销、品牌外贸竞争新优势,着力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提高长兴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一是引导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计和品牌为抓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拓展,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引导企业申请专利、境外商标注册和开展各类国际认证等,积极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快推进公共平台建设,发挥我县现有省级纺织出口基地和省级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加强出口基地内产品设计中心、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四是进一步推动进口平台建设,培育进口龙头流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以及国内短缺资源性产品的进口。



    3、强化市场拓展,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坚持“市场第一,渠道为王”的理念,实行网上与网下,虚拟贸易与实体贸易、“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努力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一是推动企业境内外参观展,把境内外各类重点展会作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应展尽展、能展则展”。保持和稳定欧美日传统市场份额,加快开拓和培育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二是鼓励企业通过阿里巴巴、“e广通”、环球资源网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企业及产品的宣传推介,在网上实现对外贸易。三是引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在境外设立销售机构和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等业务,带动大型成套设备、技术和国内货物出口;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研发水平。



    4、强化预警监测,撑起出口企业保护伞。一是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外贸发展动态、走势,引导企业加强外贸预警。二是加强出口信用保险知识的宣传培训,引导企业借助出口信用保险工具防范出口收汇风险,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比例。三是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产业损害监测点建设,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特点,对影响我县出口的主要行业所可能遇到的贸易壁垒,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辅导,定期发布外贸预警信息,指导企业做好“两反两保”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5、强化服务提升,营造外贸发展优良环境。一是推进外贸便利化。进一步强化“5+2”外贸联席会议制(商务、国税、外管、财政、海关、商检、信保),加强涉外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系配合,全力推进外贸大通关建设,合力营造外贸发展良好环境。二是提高政策扶持绩效。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在技改、研发、品牌培育、参展、出口信保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政策导向作用。三是着力加大外贸人才培养力度。广泛发布外贸人才需求信息,不定期组织紧缺外贸人才与长兴外贸企业对接;定期举办市场营销、贸易融资、经济形势等方面的辅导培训。大力引进培养外贸专业人才,为全县外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长兴县商务局供稿)
来源:( 浙江商务厅 )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