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打响劣V类水除名战

12.04.2017  11:03

  随着坚决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的号角在之江大地吹响,这个春天,从东海之滨到天目山下,从城市、乡村到码头、工厂,一场共治共享的全民治水战拉开序幕。

  镇海是临港工业产业集聚区和省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生态环境压力尤为突出。对镇海来说,这场剿劣“大会战”的突破口在哪里?

  从2017年开始,宁波正式启动排水许可管理工作“四年计划”,并率先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这意味着宁波的治水工作已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处于宁波整体水系末端的镇海,又将如何开始这两个“转变”?

  “剿灭劣Ⅴ类水是锻造‘雄镇铁军’的‘磨刀石’,我们将以抓铁有痕的精神和一抓到底的作风,对污水‘零容忍’、抓治水‘零懈怠’,全力争当治水尖兵!为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打造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镇海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为打好劣Ⅴ类水的“除名战”,镇海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镇海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总体方案》《镇海区剿灭劣Ⅴ类水体行动方案》。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劣V类水;到2018年底,实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努力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污水零直排”标杆区。

  镇海区计划投资30亿元,安排150个治污治水项目,全面实施截污导流,从源头上管控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强势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现省委、省政府“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要求。

推进工业污水零直排 千家企业将实现雨污分流

  谈及工业园区,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其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而如今,镇海不仅紧盯工业园区废水的达标排放,更是把目光放到了初期雨水上。

  初期雨水就是降雨初期的雨水。工业园区中的初期雨水因溶解了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降落地面后又会沾染地表污染物,所以污染程度往往比普通城市污水更厉害。

  镇海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这些初期雨水经雨水管直排入河道,会给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而目前,许多工业园区在初期雨水的收集处理上还是空白。镇海在这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6年以来,镇海区以系统开展工业园区(集聚区)雨污分流改造为核心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超前谋划制定改造规划,分类施策推进改造工作。目前,该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企业内部雨污分流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已分别达到49%、40%、100%,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镇海区按雨水受污染程度、企业场地条件等,设定了三种处置办法,企业雨水基本无污染的,隔油沉沙后直排或进入雨水管网;污染不严重或无场地建收集池的,通过自动弃流装置,经过简单处理定量排入污水管网;污染严重且有场地建收集池的,对初期雨水进行定量收集,预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网。

  “考虑到第二种方案收集起来的初期雨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能给管网造成很大压力。我们结合雨水监测系统,采用超声波监测、流量计、液位程控阀等控制单元,研发了自动弃流装置,通过电脑对企业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初期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为管网‘减压’。”镇海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其他水体处置办法基本与现在一致,即后期雨水没有污染的,直排或进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工业废水则进入专业废水管网、废水收集池等,处理达标后进入污水管网;废液废油由专业机构收集处理。

  “我们的厂区有250亩,按照镇海10年最大暴雨量均值计算,这个收集池可容纳污染区域15分钟内的降水。”混凝土制品企业负责人沈宏辉说,改造后覆盖全厂的明沟暗渠共有2000多米,同时还修筑了各类处理池、沉淀池、回用水池,建成了完整的雨污水分流和中水回用系统。而这套经过专业市政和环保处理设计的系统,就像人体内的代谢体系,让企业各种水体“分道扬镳”。

  “流过厂区地面和屋顶的雨水,经过隔油沉沙的处理,能够去除水泥浆、粉尘、铁锈、油污等,变为可用于生产的中水。”沈宏辉说。

  改造通过验收后,镇海区政府对企业按照改造项目实际投入费用的8%~12%予以补助。目前,镇海区已有400家企业纳入设计进度,今年80%以上的企业有望完成改造。到2018年3月,镇海区企业污水管网覆盖率、企业内部雨污分流率将达到100%,工业废水处理率保持100%,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污水零直排区”。

  计划到2018年,镇海全区13个工业园区共1000家企业污水管网覆盖率、企业内部雨污分流率均达到100%,工业废水处理率保持100%,进一步降低工业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风险。目前已完成152家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提升,346家企业完成设计方案,开工建设93家。

切断生活源头污染 不放过任何一个“臭水漕”

  蛟川陈家河河岸边,金叶女贞和矮紫樱生长得郁郁葱葱。走在其间的小径上,带着潮气的微风拂过河面,泛起粼粼水波。

  这样的景致,并不能让陈家村党总支委员、“五水共治”专管员孙和民有半分驻足的心情。作为该村小微水体整治的牵头人,孙和民更关注村里那些因为天气转暖逐渐散发出味道的“死水”,也就是他口中的“漕”。

  “我们村子里有12条漕,如果再算上流经的6条河道,区域内的水体占到蛟川区域总水体的三成以上。”孙和民一边向笔者介绍,一边赶往一处叫廿四房新河埠头的漕,“这处漕多年没有清淤,再加上周边住户乱扔垃圾,水体已经变黑变臭。”

  笔者当日在该水体现场看到,漕内的黑臭水已被抽干,一台泥浆泵正在作业,将漕内的淤泥都打散抽净,工作人员也以水枪冲刷漕沿,清除角落里、石缝里的淤泥。

  “我们会动用挖掘机,把垃圾、石头、瓦砾都清除干净,再把干净的河水引进来,并种上水草。”孙和民详细述说着水体清理的方案,“种水草见效慢,但持久性好一些,有些水体我们还会找第三方生物治理公司,用微生物的方法治理,快速改善水质。”

  看完廿四房新河埠头,孙和民又赶往村东侧的海头周大漕。这个漕足有五六百平方米大小,半个月前村里已进行了清理,目前水体较为干净。河道保洁员高立定正划着小船在水里安放竹竿。“竹竿是为了限制水草的生长,把它们固定在水体的边角,水草长得满漕都是也不好。”孙和民说,“水草放在水里长十天,它自己就能立起来,生命力很强的。”

  村里的卫生专管员嵇伟挺刚刚张贴完河道清洁的宣传画,也赶来帮忙种水草,对于卫生意识的话题他也颇有看法:“清理一个漕起码花费两万块,村里水体多花费不少。如果大家多注意一点,起码整治的效果能保持得持久一些。”

  “现在村里也在同步开展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在工业企业开展雨污分流,村里还在建两个大型沉井池,这些措施都能掐住源头防止污水直排。这样几个系统性工程,再加上清淤整治和长效管理,村里这些水体水质也会真正好转,这样我也可以少操点心了。”孙和民停下脚步,转身笑说。

  目前,镇海区已完成113个住宅小区内部管道现状、沿河排口、居民楼洗涤水排放等情况的调研并形成总体改造方案。今年计划改造居民集聚区和老小区57  个,完成45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治理,对具备条件纳网的村庄作截污纳网处理,同步推进30个农村生活污水提升项目。

哪里有偷排漏排发生

哪里就有网格员的身影

  “曹家河河面上漂着不少生活垃圾,街道能否及时协调处理下。”这则消息刚在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卫生美化群里发布,环保所所长刘思晟就捕捉到了。

  原来,在曹家河附近有一楼盘正在施工,工地厕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生活垃圾直接漂浮在河面上。刘思晟立即与施工方协调,短短一个小时,便切断厕所排污口,同时搭建简易厕所,联系保洁中心定期清理生活垃圾。

  哪里有偷排漏排发生,哪里就有网格员的身影。这一快速反应机制,得益于镇海实施网格化管理后,带来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

  “对网格内出现的河道污染问题,我们按照网格化管理的事件处置流程,实行三级处置模式。”庄市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级是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由网格长当场发现当场解决;如果网格长解决不了,推送到村社区,成为二级问题,由村社区及时回应,及时处置;如果遇到重点难点问题,由村社区上报至街道。

  剿灭劣Ⅴ类水是网格长、网格员新增的服务内容。现在每个网格里,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全部“捆绑”在一起,剿灭劣Ⅴ类水是当前全区重点工作。

  为了让网格长、网格员巡河时更具针对性,庄市街道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利用周末对辖区内小微水体情况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摸,结合经纬度和现场照片制作了“治水地图”。

  “治水地图”在原有“民情地图”的基础上,将全面排查出来的小微水体的具体位置用彩色标记进行绘制,情况严重的用红色标注,需大规模整治;细微整治用圆圈标注,需定期保洁;达标区域用绿色标注。同时,对污水排放口、畜禽养殖户等污染地块都进行了标注。

  在镇海全区,治水尖兵们心里都藏着“三张图”,除了区域水系图,还有地下管线图、挂号作战图,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为下一步精准科学治水提供依据。

  镇海区还专门组建起一支区督导队和七支督导分队(各镇、街道和石化区),10名市级机关干部、40名区内干部担任督导员,督导有剿劣任务的各个村(社区)和点位。督导员驻村期间,将仔细摸底督导区域内的水体情况,指导所在村(社区)制订剿灭劣V类水“一点一策”。同时全面巡查督导区域内的所有河道及小微水体,掌握沿河排污(水)口情况、河面及两侧保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