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科技局细绘科技强区路线图

07.06.2016  22:37

作为突破科研成果地域瓶颈的一项利器,镇海科技市场网上平台于5月26日启动。该平台连通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平台、浙江科技大市场等科技成果输出平台,让千里之外的科技成果变得近在咫尺。该平台的上线,是镇海区科技局针对镇海科技创新短板施行的一项探索之举,旨在加速科技成果向经济优势转换。

当下,该局正结合区域特点,施展壮骨强心多项招法,一张科技强区的“路线图”即将绘就。

壮骨工程”为高企

我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85家,约占区属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5%。”镇海区科技局局长李德军说。这组数据表明,该区高企总体规模不够。

为此,镇海区科技局结合高企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支持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企业申报高企;开展“科技体检”,诊断中小型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产品工艺等方面的短板。这些举措被称为针对高企的“壮骨工程”。

同时,科技局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后备队工程”,培育符合产业导向、创新性好、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今年争取新认定高企20家,全区高企突破100家,到2020年,全区高企达120家。” 李德军说。

构建企业“大心脏

除了高企规模相对不足,企业从事领域较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成为科技创新的掣肘。

据了解,镇海全区60家高企属于光机电一体化(传统制造业)和石化新材料两大领域,占比超七成。而文化创意、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数量较少;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镇海区还没有国家级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为此,科技局实施扩面提质的“强心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提高在规上企业中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的比例;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做细分行业领头雁,积极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使工程技术中心成为驱动企业未来发展的“心脏”。

李德军表示,2016年计划认定各级工程技术中心28家以上,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年R&D经费占区属GDP比重达到3.04%(超过12亿元)。

加速科技成果转换

除了高企数量、质量的短板,科技创新的难点还在于如何将科技成果转换为产业、经济优势。

为此,镇海区科技局计划实施科技市场“引水”工程,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科技成果拍卖、创新券推广等。镇海科技市场网上平台也是优化科技市场资源集聚能力的举措。科技部门还将实施科技平台“提效工程”,完善“五大平台”绩效考核办法,强化科技招商。

我们将统筹管理五大平台,最大化发挥平台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镇海模式’,突出科技市场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李德军说。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宁波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