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盆锔碗锔大缸嘞 他能把宋朝的破茶碗修出花来

20.12.2015  08:38

身着传统中式服装的金宁,气定神闲地坐在工作台前,背后是一位书法家为他手书的“锔活”两个大字。当时那位书法家觉得,这个“”字很生僻,好难写,写了好几次才满意。

锔,就是用铜或铁打成扁平的两脚钉,用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俗语说的就是一门中国传统的手艺——锔瓷。古人“惜物保福”,瓷器打碎了,就找锔匠,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锔子,将之修补起来再用。

唐代有个诗人叫胡令能,被后人奉为锔瓷的祖师爷胡鼎真人。他年轻时因家贫,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辞源》中说他“能诗,不废钉铰为业,远近号为‘胡钉铰’”,钉铰指的是洗镜、补锅、锔碗等。山东潍坊梨园村是传统的锔艺专业村,过去农历三月十五,锔艺艺人都有供奉胡鼎真人的习俗。

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绘有街边锔瓷的场景。

金宁是目前为数不多还在从事这门古老手艺的。他不再只是单纯的修补,而是通过艺术设计,用荷花、祥云、葫芦等图案装点,让破损的瓷器重新焕发生机。

金宁的家充满了古典气息,壁柜上陈列着清代的青花残瓷瓶,宋代的建盏安静地放在茶席上……不同朝代的瓷器古物,仿佛穿越时空,在同一个空间交汇。对于这些破损的古物,金宁特别怜爱:“残缺的美难道就不是美么?

锔瓷的手艺,是金宁小时候跟做锔匠的三叔学的。“那时候小,没事儿就蹲旁边看三叔做,看久了基本就会做了。”有一回,家里人都在忙着喝喜酒,有顾客上门,小小年纪的他出山补了好几只碗,手艺还不错,顾客挺满意地走了。锔瓷手艺的记忆就以这样的方式留在了金宁的脑海里。

锔瓷主要分河南、河北、山东3个派别,主要区别在工具的使用上。河北以皮钻为主、河南以弓钻为主、山东则是以砣钻和弓钻为主。

到了清朝乾隆盛世时期,在三大派的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粗活和秀活。粗活就是为普通人家破碎的日用瓷器修补,通常被称作锢炉匠。另一类秀活,是专为达官显贵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锔钉考究,纹饰与所修瓷器搭配,使锔瓷变为破中求立的手艺,从而兴起了“锔活秀”。

从此,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以至于,有人故意在紫砂壶中浸泡黄豆,利用黄豆之力撑破壶,再以秀活修补。

老一辈的锔匠,担子一头挑起工具箱,一头挑起炉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着:“锔盆、锔碗、锔大缸嘞!”有人来锔,放下担子,左手拉炉子的风箱,右手从工具箱中取工具,这样方便干活。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街头巷尾几乎已销声匿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破几只碗,好像并不值得一补,再买新的便是。近几年,金宁重拾锔瓷,并加入新的设计元素:“如果还只是用两脚钉把物件锔起来,把古代的手艺传承下来没有任何变化,肯定会被历史淘汰。

毋庸置疑,现在锔瓷行业已经没落了。来找他的客户大致有三类:祖传的物件、价值不菲的古董和友人赠送的礼物。他们将器物当作念想,睹物思人。

这些年,他用秀活修复了很多茶器,尤其是建盏。建盏被誉为“瓷坛明珠”,釉料独特,烧制难度颇高。金宁说,现在很多人流行用建盏喝茶,多亏当年宋徽宗赵佶广告打得响。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冯秋萍 图 朱丹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