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山漾遗址

06.08.2015  12:38

  从钱山漾文化遗址的首次发现,到被正式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时间跨度80多年。那么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上来验证,“世界丝绸之源”背后的考古渊源。

  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现属吴兴区)。从杭湖锡线大桥往北望,这个占地23.4万平方米的国家级文物遗址,水田纵横,河网交织。千百年来南太湖岸独有的塘浦圩田灌溉系统,滋养着这片土地。

  钱山漾一直是古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村落遗址。早在30年代,慎微之先生首次发现这个遗址,并通过对大量漾内的石簇、石镰、石刀、石斧等石器研究后,先后在《江苏研究》《新湖州》等专刊上发表《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和《吴兴钱山漾发现石器》等文章,引来考古界关注,钱山漾文化遗址由此揭开面纱。

  新中国建立后,省、地、市文物部门作过多次考察。1956年3月和1958年3月,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全面调查,总发掘面积731.5平方米,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陶质的鼎、罐、壶、盆、钵等器皿以及纺轮、网坠、制陶拍子;石质的刀、耘田器、锛、斧、镞、凿、犁、钻、戈以及砺石。出土的还有骨器、玉器、稻谷、芝麻、蚕豆、甜瓜、酸枣、毛桃、花生等植物种子、竹编织物、草编织物、丝麻织品和木梁等这些出土文物,说明湖州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乡”之一,以种稻为主,兼营园圃作业,农业生产水平已经相当发达。

  其中出土的一批绸片、丝带、丝线等尚未碳化的丝麻织物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经当时的浙江丝绸工学院、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切片检测,其中的绸片和丝带被确认为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后经权威鉴定,这批织物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的织物,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蚕丝织品。绸片采用平纹织法,其经密、纬密每厘米各是四十根。遗址中,还出土了麻布片、麻绳等纺织品,说明当时太湖流域丝麻织品和养蚕、桑苎种植已经相当发达。为我国蚕丝、麻纺织品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2014年11月,钱山漾文化遗存正式被学术界命名为“钱山漾文化”。至此,钱山漾文化遗址成为见证中华民族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佐证,并成为“世界丝绸之源”这一定性最为重要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