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抒怀》《百水赋》首发

01.11.2014  10:39

钱塘江抒怀·潮涌东方

百水赋

辞赋作者、书法家蔡云超现场书写。

本报杭州10月31日讯 且行且歌歌未央,钱江潮涌唱大风。

金秋十月,迎来了丰硕的收获——今天,由省委宣传部统筹指导,由我省作家采写、全国各地600多名辞赋爱好者撰写的《钱塘江抒怀》丛书、《百水赋》作品集首发座谈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伴着古琴,吟着诗歌,写着辞赋,当作家和来自采风团所经过的四市、八县(市、区)的父老乡亲们,打开这套散发着油墨馨香的四卷作品集,我们看见钱塘江哺育的美丽浙江,有看不完的风景,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传奇——从钱江源头到波澜壮阔的东海,从一滴水珠到万马奔腾的钱江潮,从忽略不计的微小到排山倒海的力量,母亲河告诉我们:什么是百折不挠的精神,什么是凝聚起来的力量,什么是奋进不息的梦想。

诵时代强音

浙江,所有的风景,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传奇,总离不开水。

作家的使命就是记录历史,解读沧桑。2014年4月12日,“钱塘江抒怀”大型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在开化县钱江源头里秧村正式启动。在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团长的率领下,采风团踏上了抒怀钱塘江之旅。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次组织作家从钱塘江源头到入海口全程采风的一次壮举。

采风团由我省优秀诗人10名和散文作家10名共20人组成。活动共分两个阶段历时18天,途经钱塘江水系主干流域的开化县、衢州市衢江区、龙游县、兰溪市和淳安县、桐庐县、杭州市萧山区、海宁市等8个县(市、区),沿开化钱塘江源头,经衢江、兰溪江、新安江、富春江、分水江、钱塘江,到海宁市入海口,总行程近3000公里,其中平均每人每天徒步、登山近10公里;沿线考察20多个新农村、10多个文化礼堂;与基层干部、作家、企业负责人、农民代表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恳谈会、交流会、访谈会近20场次。

艺术放飞想象的翅膀,但必须脚踏大地,只有走进基层,为时代抒怀,为人民抒写,才能写出最美、最鲜活的作品。”座谈会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我今年六十有二,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1975年随部队调防来到浙江,参加过的采风活动不下百十余次,历时16天的采风活动还是第一次,从钱江源头一直走到钱江入海口,如此全方位零距离地走进钱塘江、亲近母亲河也是第一次。”诗人嵇亦工回忆道,此次采风,白天行走、晚上创作更是第一次:当我们沿江而行,顺流而下,看着钱江两岸人民为了治污、节水、整治河道而夜以继日地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攻坚战,内心就升腾起无限的敬意;特别是钱江源头的父老乡亲,为守护母亲河的水源,一辈辈,一代代,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作出了巨大牺牲,胸膛间怎能不涌动着感恩之情?

抒江河情怀

带着一种使命而来:钱塘江,我们要寻找你的故事。

面对着作家采风团,龙游县贺田村的书记劳光荣腰里别着扩音喇叭,手里捏着话筒,讲解这个村经历的变化。没有豪言壮语,劳光荣在讲述一个个细节,一个个故事。

劳光荣六十开外了,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嘹亮的嗓子,更有一份精气神与他同在。他说,这是一个穷山村,以前,不仅穷,而且还脏。就像我们见过的脏兮兮的村庄一般,垃圾满地,污水横流。要撼动一座山容易,要改变人的习惯难,但是,劳光荣带着他的团队硬是开始了这艰难的征程。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慧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