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业渐进开放的“中式智慧”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9.06.2015  18:49

  刚刚过去的两周,堪称今年以来国内金融业加速市场化改革开放话题最集中的两周。
  国内来看,交行、招行、浦发等6家上市银行纷纷发布推进混改或混业经营及员工持股计划等重要公告,另有消息称,随着《商业银行法》大修完成,国内商业银行最快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获取证券牌照。未来,做市券商、股权投资、股权理财等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三大新领域。
  国际来看,在中美新一轮经济与战略定期对话会上,围绕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须满足的关键条件(试图压迫中方为进入SDR俱乐部作出重大利益让步)的种种纠缠,中方的对话心态更为淡定,策略更富弹性,应对更显恰到好处。
  在上述金融业市场开放事项中,允许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市场权重和市场影响显然位居第一。它不仅涉及国内商业银行对广义金融资源的整合、调控、配置、经营和利用,更涉及目前分业监管由分业经营所派生的分业监管体系的重大调整和重塑。如果操作得法,其对中国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式发展以及监管模式的深度变革,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历史性影响。
  向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放证券牌照,被舆论视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标杆性事件。但孕育这根“标杆”最终形成的“多元试点”却早已稳健推进,且总体试点成效可圈可点。事实上,经过多年渐进式的试验,截至到去年底,作为国内金融业“开山鼻祖”和“工作母鸡”的商业银行,其不同程度所涉足的非传统银行业务,已包括信托、基金、保险、金融租赁、债券等领域以及各领域内更广泛的分项业务。
  一俟证券业务向国内商业银行开放,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商业银行作一对比,大类别的混业经营国内外基本持平,若说国内银行业仍存在真实差距,仅限于混业后的经营能力和经营品种尤其是“混业衍生品”的数量多少。由此可作并非盲目乐观的判断是,即使以西方商业银行作为参照物,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实际起跑线并非是“原点”而是“半道”。若以一代人作为追赶周期,凭中国数百万金融从业者集体的勤奋与聪慧,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相较于西方商业银行,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始,以“工农中建”率先从人民银行中分化出来作为标识,国内金融业改革大幕由此开启再也没有落下。此后30年间,除银行业自身的多重业务开放和改革之外,信托、保险、基金、债券、金融租赁、证券等新金融业态依次孕育和发展。如此分业经营及相应的分业监管方式,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各类金融新业态的生成及相应监管方式的确立,监管法制(治)的落地生根,经营理念、经营规则、经营战略、经营策略、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等的逐一确立、成型与成熟,无不体现为综合试错成本最低,收益相对最大的中国式金融市场开放搞活的大智慧。
  此外,“混”在条件不成熟或欠成熟时,往往是“乱”的近义字。今日回首当年从零起步的“分”,确令当年的“分业”生长过程的试错成本降至了最低及总体可控。如今,由非商业银行资本培育的信托、保险、基金、债券、金融租赁、证券行业内,均已生长出各自的参天大树,占有压倒性的市场份额。如是情形下再向商业银行开放混业市场,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商业银行强势挤入所可能产生的市场震荡。
  再则,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广义大金融混业经营抑或复合式经营分量最重的一块。此前的许多年间,国内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为分业监管的整个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前置条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特色“一行三会”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模式,亦由此应运而生。一旦国内商业银行相继获取金融业“全牌照”市场地位,一轮新的波及现代金融业各业务大类的彼此混业经营大戏也将旋即唱响序曲。在此基础上假以时日,现有“一行三会”中的银监、证监和保监,势必将重新整合,形成统一集中监管之拳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融业大势,为促其发展先分再合,由树木连片为树林,再由树林连片成森林,乃更高层次的足可上升(拔高)至国家治理层面的“中式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