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 我做主”——我省启动金融消费教育进校园活动

26.11.2016  00:05

 

  “零首付”、“零利息”、“放款快”等“校园贷”的口号遍布高校,而“高额罚息”、“裸条催收”、“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近年来,隐藏在大学象牙塔内的电信和金融诈骗阴影,逐渐被社会所关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相关案件的受害高发群体,但遗憾的是,高校里很多学子仍然缺乏相应的自我防范知识。

  11月25日下午,由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浙江银监局、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浙江省保险业协会、浙江省证券业协会主办;浙江省国民消费教育中心、浙江广电集团FM93交通之声、浙江音乐学院承办;浙江新华联播网、中国消费者报等单位协办的“我的金融我做主——浙江省金融消费教育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浙江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下发的《浙江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全省各市区消保委和有关金融部门联动,对全省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的一次金融消费教育活动。浙江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砺金称,活动以“我的金融我做主”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大力拓展金融消费宣传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和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他同时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参与到金融消费教育活动中来,为促进金融行业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省消保委、省银监局、省国民消费教育中心、FM93交通之声有关负责人向浙江音乐学院的学生代表赠送金融、保险、证券消费维权方面的书籍。“校园金融的乱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少地方监管机构都出台相应措施整治校园金融环境”省银监局消保处处长吴立蔚向记者透露,通过此次的赠书仪式,可以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意识到金融消费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从金融方面的书籍中获取相关信息,防患于未然。

  本次启动仪式还特别邀请了浙江金融学院潘锡泉老师讲授金融防范等相关知识,潘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别讲述了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诈骗案例;现场还寓教于乐,采用有奖互动答题形式,并设立咨询点,发放金融消费教育手册,宣传金融消费知识。现场气氛活跃,大学生们踊跃参与。

  此次金融消费教育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各门户网站发送电子版海报、宣传单、金融消费教育手册(银行篇、证券篇、保险篇)、金融消费知识宣传视频等宣传资料,鼓励同学们通过线上电子平台学习金融消费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线下向大学生广泛现场开展宣传,面对面开展教育引导,并通过金融知识讲座和金融知识情景剧等方式促进大学生掌握到更多的金融消费知识。

  现场,来自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个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还设立了免费咨询台,意在让心有疑问或者希望进一步了解金融消费知识的同学们得到帮助。参加活动的浙江音乐学院学生颇有感触地说,这次“金融消费教育进校园”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既让他们增长了平常很少接触的金融消费知识,又帮助和教育了他们学会如何规避金融消费风险,避免遭遇金融消费陷阱,实在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