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力翻越“融资高山”

20.03.2016  11:01

   编者按: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了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讲话。并指出某些行业和区域存在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三山三门”,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和“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同时,对于非公经济如何“搬山破门”提出了五个措施。

  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浙江在鼓励发展和扶持非公经济方面先行先试,积累了诸多经验。以温州金改和台州小微金改为代表的浙江金融改革,至少在14个方面实现了“全国率先”或者“全国首创”,尤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浙江路径”;浙江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领域,放开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活力;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纷纷涌现,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民营资本通过并购、加盟等方式投资优势产业,实现浙江民营经济的做强做大;简政放权、四张清单一张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民间活力“加法”,为浙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百舸争流千帆竞。秉承着改革创新理念的浙江民营企业,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屹立潮头,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为浙江民营经济激发新的活力,引领新的高度。

  2015年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浙江在线·浙商网3月18日消息(记者谭晓锋) 3月9日,一份贷款合同在台州经济开发区仁远工具厂负责人於谦与建设银行开发区支行间签署了。几个小时后,一笔50万元的贷款就将汇到仁远工具厂的账上。这是台州市“税银合作项目”推出后,小微企业领到的又一笔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而通过该措施成功贷款的企业已经超过500家。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融资难也曾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而缺乏抵押和担保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为明显。

  “温州金改”、“台州金改”开启了浙江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之路,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形成了浙江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独具特色的“浙江路径”。

    小微金融创新的“台州模式”

  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台州金改”在小微企业融资上摸索出了一套“台州模式”,既企业授信户数中99%是小微企业,金融业贷款的一半投向小微,小微贷款的一半由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投放,小微贷款一半多是保证贷款,同时,小微金融覆盖面、满足率等指标均领先全国。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在“税微贷”项目帮助下,到台州椒江农村合作银行白云支行办理“税微贷”业务。(资料图)

  创新小微金融,“解渴”企业融资难,在台州市市长张兵看来,“台州金改”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建立一系列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张兵透露,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以来,已经采集了12个部门、78个大类、600多个事项、近4000多万条的信用信息,覆盖了50多万家的市场主体。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区联动”、“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机制,政府与银行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按照八二比例来分担风险,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

  “在基金创建时,我们也觉得小微企业融资抵押比较难,特别是一些初创型、科技型、成长型的小微企业。”台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耿彪表示,“按目前平均100万一家的贷款,5个亿的基金已经能惠及5000家企业了。”

  “税易贷”、“税微贷”、“税融通”这些新词汇都是台州税银征信互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台州国税部门与台州银行签订了首例《税收遵从合作协议》,帮助金融企业排查涉税风险点,并联系工商、商务、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通过“税银合作项目”成功实现融资的於谦告诉记者,相比以前,如今小微企业的融资更方便了。不仅免抵押、免担保,而且贷款利息也相对降低,以贷款50万元为例,一年能省下近1万元的利息。

  记者从台州市国税局获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台州有超过500家小微企业通过税银合作项目获得6.73亿元信贷,其中,农村合作银行根据税银合作项目投放小微企业“税微贷”180多户,授信金额4.7亿元,已发放贷款3.9亿元。

    民营银行“怪招”解难题

  80后小伙余炜在台州经营一家婚庆公司,近年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资金问题成为困扰他“幸福”事业的巨大烦恼。由于缺乏抵押物,余炜的融资请求几经碰壁。无奈之下,余炜找到了台州银行。

  在了解了余炜的情况后,银行客户经理给他办理了额度为30万元的“小本贷款”。拿到贷款后,余炜非常满意,他说,台州银行的“小本贷款”放款很快,还款也灵活。不久后,余炜又在台州银行办理了续贷。

  小微金融指数(台州样本)由台州市人民政府发起,在台州市金融办指导下,
经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与浙江工商大学联合开发完成。(资料图)

  作为台州当地三家民营银行之一,台州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琢磨出了一套独特的贷款风控体系。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说:“银行贷款不看抵押,看技能。”他表示,信贷员和审批人员会到客户那边,看他实际的生产情况。黄军民将此总结为“三看三不看”,即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王钧说:“在台州小微金融界,有‘批不批贷款看人品’的说法。”王钧解释说,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财务报表也相对不规范,泰隆银行对贷款人的评估一般看其信用状况、经营能力、社会口碑和有无不良嗜好。同时,水表、电表等也可作为他们批贷款时的评价依据。

  台州的另一家民营银行民泰银行也有自己的“怪招”。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行长杨小波说,他们是做小微金融服务的,客户经理都要主动上门服务,“我们去一个街区,或者去一个市场,然后挨家挨户地去了解客户的需求,给他做一个融资方案。”

  目前,台州市拥有3家城市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5家村镇银行、33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发展民营银行,无疑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金融服务短板的重要路径。利用其来自民间、熟悉民企、贴近民众的天然特点,民营银行能够补充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不足,进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活跃金融市场以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角度来看,民营银行要大规模推行,并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对浙江在线记者说。

    “浙江实践”让小微金融更“接地气”

  “‘台州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浙江乃至全国,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经验和决策依据。”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教授对浙江在线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转型升级面临困难,企业生存艰难,特别需要金融的支持才能渡过难关。”

  经过近年来的金融改革试点,浙江已经成为全国金融改革最活跃的地区,各地金融改革中,对小微企业金融扶持都是“重头戏”。

  宁波市银监局联合宁波市金融办、市场监督局、科技局等多个部门,提出以“专业、对接、普惠”为主线,以深挖“首贷”客户群、“百家银行督导计划”为重点,推动银行服务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形成了“一家支行带动一片、百家支行星火燎原”的局面。

  嘉兴市银行机构充分利用嘉兴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嘉科通”、“服务业创新创业贷款”、“天使系列”、“支票易”、“抵押融易贷”等小微企业创新产品。通过简化信贷办理流程,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加“接地气”。

  前不久,湖州经营童装生意的黄女士,在稠州银行南浔小微企业专营支行获得了一笔20万元的贷款。这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今年1月份才正式开业,以“支小扶微”为市场定位,旨在为来自村镇、市场、社区的小微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南浔小微企业专营支行的设立,是浙江金融服务创新的结果。去年5月,浙江省银监局出台《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指导意见》,《意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通过细分市场,挖掘需求,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小微金融服务。

  在更高的层面上,省政府在去年10月份出台《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年)》,力争至2017年末,在全省构建起广覆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其主要措施包括:小微企业信贷总量持续较快增长,至2017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累计支持小微企业的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达到600亿元。扩大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专项金融债发行量达到300亿元;加快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品牌型企业的商标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100亿元;优化小微企业信用环境,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累计发放350亿元。

  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形成了浙江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浙江经验”。

  在3月11日召开的全省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副省长朱从玖表示,截至2015年末,浙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2.76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他同时指出,浙江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信贷投放和融资规模。浙江将继续优化贷款结构,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优质产业、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江峰)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