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浙江理工大学转化科技服务地方

29.09.2015  20:18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省建设工作部署,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多年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主动出击,以“送技术、搭平台、助转型”等形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2013至今学院开展科技服务达68次,转化科技成果25项,涉及县市12个,建立基地10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送技术。学院组建科技特派服务团队,深入山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当地政府、百姓需求,确定服务对象。在丽水景宁,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以上,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高山远山自然村和户数在10户以下的自然村共800多个,由于劳动力不足、技术欠缺使得绿水青山成为了低产的荒山荒地。针对这样的情况,学院与景宁县合作,对当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充分论证建议当地推广种植市场需求量大、效益好的中药材金银花。为提供技术支持,学院为选送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该县建成了金银花种植基地与加工企业,目前,金银花的种植已达500多亩,有效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山荒坡,使上百农户迅速脱贫,增产增收。


二、搭平台。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社会,该院在2014年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转化中心”。在余杭溪口村,山林多、面积大、有多座荒山闲置,如何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当地的一大难题。经过充分论证,种植具有市场前景和医药价值的三青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三叶青种植具有生长缓慢、栽培难度大等特点。为解决这些难题,中心指派科技特派与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公司合作,顺利解决了这些技术问题,并建立了“企业+高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三叶青已经种植了300多亩,并辐射到天台、龙游、磐安等县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为当地农户开创了致富之路,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助转型。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在丽水龙泉有百万亩竹林,由于竹林经济效益连年下降,老百姓的收入也随之减少,当地的党员干部急寻找出路。学院得知消息后,立刻与当地联系。通过实地考察,充分论证,提出了在竹林下种植名贵中药材黄精的方案。学院并与丽水双枪集团合作建立了示范基地,对农户进行了培训,按照公司资金支持、团队技术扶持,老百姓生产、公司收购药材的模式运作。团队建立的示范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年产值达100多万,既保住了百万亩竹林,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很好地实现了转型发展。目前,龙泉县已大力发展黄精的林下种植,其种植开发步入了真正的“黄金大道 ”,形成了山上有林,地下有“”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