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金华配电抢修班班长华益军 烈日下的“拼命三郎”

27.06.2015  09:22

  中新浙江网6月26日电(记者 胡丰盛 通讯员 姜爽)头戴安全帽,手戴绝缘加厚手套,长袖长裤都是安全服,甚至连袖口上的纽扣也不能解开。炎热的夏天,谁还头顶烈日又如此全副武装?他就是国网金华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配电抢修班班长华益军。热日炎炎,而他正在为抢修居民用电挥洒汗水。

  烈日下的汗水

  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2点时刻的高温炙烤着空气。那天,市区西关街道五里亭新村的10多户住户反映家中停电了。华益军和其他几名抢修员赶到了现场。经勘察,属居民家中用电负荷增加,电缆烧坏导致。顶着大太阳,华益军等几名抢修员就投入到了抢修中。

  “烈日对我们是考验。”华益军说,中午出去抢修是太阳最烈也是最毒的时候,空气全是热的,变压器像烤箱一样,有的时候人还没爬上电线杆,衣服已经湿透了,一天下来经常会晒得脱皮。“不过这是我们的工作,即便再热,我们也要穿安全服戴手套作业。”华益军说,电属危险作业,来不得半点马虎。

  经过现场1个多小时的抢修,五里亭新村10多户住户家中的停电问题解决了。华益军和另几名抢修工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湿了。他用自来水冲了把脸,又准备赶往另一个抢修现场。天气越热发生断电事故就越多,抢修任务就越重,一天就有30多起,华益军经常忙活到凌晨3点多钟。

  深夜里的笑容

  2010年的那个盛夏一场罕见的高温突然袭来,华益军所管辖的整个城市低压台区的降温负荷就像是尖峰山一样直线飚升,使供电区域低压线路及设备的故障率也节节攀升,为了不延误抢修的时间,他连续一个多月晚上就住在办公室。

  时间已是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刚赶回办公室的华益军接到新任务:江北某老旧城中村一半左右用户失电。他立即带领抢修人员赶赴现场,一检查发现原来是一根分接箱至电杆的低压铝芯电缆在地下中间烧毁,从地下还往上冒着烟,做好安全措施后立刻投入了抢修工作,一直抢修到凌晨3点多钟才恢复送电。

  “到前面的小路口处往右拐。”又忙碌了一天的华益军坐在电力抢修车上,为驾驶员指路。前一起的抢修刚结束,后台又来了任务:马郁村停电了。华益军和抢修队员们顾不得休息,又立即驱车前往。由于事发地点在金华与兰溪交界的某个小村落里,加之夜色已深,驾驶员很难找到准确位置。天天在外作业,让华益军对金华的每个村庄、每个乡镇都了如指掌。在他的指引下,车子沿着金兰中线一路向前,仅花了15分钟就到达了事故现场。经过仔细的检查和作业,20分钟后,村子里又渐渐亮起灯光。夜更深了,虽然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但是老百姓满意的笑容是对华益军和他的同伴们最大的褒奖。

  大雪中的勇气

  2008年初的那一场百年一遇的冰冻灾害悄然而至,金华电网的电力线路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110、220、500千伏线路倒塔、0.4、10千伏线路倒杆断线一时间各种故障停电消息如漫天飞雪地向应急指挥中心飞去。当时华益军所在供电营业所的辖区有三分之二地处山区,是电力故障的重灾区,有35个村庄的低压配电网和50多公里的10千伏线路遭到严重的摧残。

  华益军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灾吓到,面对困难首先想到就是应该尽快的为山区的人民群众恢复供电,他主动请缨立即带领抢修队员赶往受灾最严重的现场。山里道路崎岖,又逢大雪,交通更加困难,带去的干粮和水吃光了,华益军也没退缩,饿了他就咬几口冰柱,渴了就抓一把雪往嘴里塞。虽然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和雪水湿透手脚已经冻得发紫,但是为了让山区老百姓早点用上电他咬牙坚持着。经过华益军和抢修队员十几个昼夜的拼搏奋战,终于在大年三十之前基本恢复35个村供电,万家灯火是他们这群可爱的光明使者对山区人民最大的新年祝福。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位“拼命三郎”和他的抢修队员们坐上电力应急抢修车,奔赴下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