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民生为重水为贵
金华:民生为重水为贵
朱凤娟
自2013年浦阳江治理率先打响全省治水“开局仗”以来,金华的“五水共治”制定了“三步走”“一表六图”等多套方案。以“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为目标,抓项目、提水质,建机制、防反弹,打好治水持久战,“五水共治”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金华领先于其他地市的治水举措举不胜举:率先建立“一表六图”作战指挥体系、率先创建单元护水作战体系、率先建立“五水共治”标准体系、率先建立跨流域治水联动机制、率先健全河长路长警长全覆盖网络、率先推进以治促转……正是这些“率先”,掀起了金华的全民治水。
转型“深一度”铁腕迎蜕变
走进澧浦镇后余村,优美的“翅膀湖”张开怀抱迎接宾朋。美丽效应从“盆景”到“风景”。浦江县马岭脚村、金东区琐园村、武义县江下村等一大批村落通过治水改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化学反应”,从过去的“铁锈村”“臭美村”“垃圾村”摇身嬗变成风景秀丽的旅游热点村。
“治水是一场你进我退的拉锯战,好比逆水行舟,不治则退,慢治也退,我们坚持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只争朝夕,夙兴夜寐,全力与时间赛跑。”金华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也由此,金华捧回了浙江省首批“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奖杯,群众对治水工作的满意度测评达到98%。
克难点,强啃“硬骨头”。浙师大截污干管工程涉及部队通讯光缆、铁路公路交通等,是近年来金华市区干扰因素最多、施工最复杂的市政工程项目。市建设局会同相关部门、婺城区政府,在10天之内,完成了5家单位、6户农户、26户国有房屋以及部分土地的征收和沿线苗木的搬迁工作,48天全线贯通截污干管工程,创造了金华治水新速度。
攻重点,歼灭“大老虎”。塔下洲断面是列入全省确保消减的劣V类“大老虎”,义乌对全市污水管网、城区雨水网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检查城乡污水管网2000公里、城市雨水管网500公里、窨井6万个,查出错接、漏接、雨污合流等问题1600多个,分批逐个整改到位后,塔下洲断面水质稳定在IV类水质以上。
“我们算了一笔账,这些污染企业上缴1块钱的税收,今后我们要花60块钱的治理成本,是得不偿失的亏损买卖。”金华市委主要领导在一次访谈中讲到。
治水不仅是环保的事情,更成为倒逼金华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推手。为此,金华坚持一手腾笼换鸟抓淘汰,一手凤凰涅槃抓转型。全年关停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2万多家,整合入园1675家,改造提升3014家,新建产业集聚区11个,为新兴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全部规上工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量居全省第3位。武义县以治水倒逼“四个转型”推进“摘帽快跑”,得到肯定。
“五水共治”带来的是多重效应。仅乡村游产业,去年上半年,金华全市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把溪里的淤泥变成了桃花岛,去年桃花节的接待量超过50万人,农民增收逾200万元。依托青山绿水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产业,美丽经济如火如荼,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1.7%和26%,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三位。“后治水时期”的金华天更蓝、水更清了。
考核“非常式”引领新标准
城市因水而灵动,水因城市而致远。当生态治水的理念在金华更多地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水底尽传螺五色”“岸边依依垂杨柳”的水乡美景,将不再是金华人儿时的记忆或梦中的憧憬,而是真实的呈现。
曾几何时,一个叫“义乌标准”的新词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在很多地方为治水如何达标而头疼的时候,义乌却在治污考核体系方面制定了一个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义乌标准”!义乌用2.34亿元完成了对全市9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和工艺优化,目前义乌全市9座污水处理厂外排水严格执行着高于国家一级A标准的“义乌标准”。
达到一级A标准的尾水不仅水质清澈透明,闻上去没有任何异味,而且有效地去除有害病菌。而义乌执行的“义乌标准”,氨氮和总磷比一级A标准还要削减80%和20%以上。不仅如此,义乌还对污水厂外排水再进行二道处理,建成4个尾水湿地,悬浮物、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约50%、30%、20%和15%。同时,湿地实现治污与景观结合,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金华污水处理的高标准,即是把住了污染入河第一关;整治验收的高标准,即是把住了“清三河”的核心关;水质监测评价的高标准,即是把住了河道治后的反弹关。同时,治理标准的一定提高,不仅确保了整治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形成激励机制,营造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所以,我们看到,金华完善污水处理的考核奖惩、断面水质的“双向补偿”机制,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建成投运5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1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16座完成、4座开工。浦江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增加吸附过滤、废渣脱水、加药、反冲洗等系统处理,再经过200亩人工湿地净化,COD从60降至20,接近地标水IV类;引入武义县莲藕专业合作社开展百村生态湿地建设,建成湿地1045亩,覆盖233个村,大幅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化处理水平。
所以,我们看到,金华的治水项目任务超标完成。省通报该市排涝水实施项目、雨水收集系统实施项目、雨水管网建设和抓节水投资等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综合整治城市河道、新建供水排水管网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等多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市应急排涝和防汛防台抗旱应急联动机制逐步完善,编制“节水百招”,深化节水型城市创建。
“治”是一道关,“督”又是一道关。金华全面落实新《环保法》,出台《金华市环境执法监管从高从严“十条”措施》、《金华市环境执法监管“四书一谈”制度》等史上最严环境执法监管措施。采取“哪个部门处理快就叫哪个部门上,哪条法规最给力就用哪条法规套,哪种处罚手段重就用哪种手段来”的方法,对违法行为出重拳“零容忍”。特别是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污染企业、重大典型环境违法企业,实施“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追,一律关停,绝不手软。
治水“聚人心”全民总动员
去年,有一部电影《迫在眉睫》,对金华人来说意义非凡。这部电影不论是剧本、剧情、场地,还是导演、演员都是就地取材,是金华人民自己创作的。电影全景式展现了金华人民从“要我治水”到“我要治水”的转变历程,以及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生动刻画了乡村干部、库区群众为治水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治水实践让我深切感悟到,治水就是聚人心。今天浦江百姓脸上洋溢出的幸福感,是我们几年前无法想象的。我们再也不能在垃圾堆上数钱,再也不能因环境污染倒在病房里花钱。”浦江县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治水为民,治水靠民。
金华坚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多措并举,形成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通过财政拼盘、银行融资、PPP模式等多措并举,变“向水里投钱”为“从水里吸金”,有效破解资金瓶颈。设立治水公益基金,全市收到社会捐赠捐款3.81亿元。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制度,金东、兰溪、浦江等县(市、区)收取卫生费895.23万元,收取率94.8%,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和监督农村环卫工作的热情。东阳市画水镇洪塘村、高平村,每户分别出资1000元~1500元,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浦江县中余乡对中余溪、大元溪和罗源溪进行市场化管理运作,将疏浚、垃圾清理和可利用的沙石料资源及渔业资源等承包权捆绑,进行公开挂牌,沿线村民分别以0.6万元到4.4万元不等的价格取得承包权,实现了“以河治河、以河养河”。
治水是民生之本。水清则心清,水浊则民怨。治水,民之所望,利之所系。去年11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和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布了全国20个“2015民生示范工程”,金华市“五水共治”入选。金华治水,已成为民心所向的点赞工程。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