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业任务重 为啥他们面向全体学生开摄影课?

18.03.2017  19:16
  翻开杭城多数中小学的课程表,不外乎语文、数学、科学、思品等,再加一些走班的社团课。而拱墅区文晖中学初一年级的课程表,却有些与众不同,除了以上常见课程外,还有一门摄影课!初中阶段相对学习任务较重,有些学校最多是开摄影社团,而像文晖中学这样开出面向全员的必修课,在初中很是少见。
  走过路过,用手机随手“咔嚓”一张,再晒晒微信朋友圈,这应该是不少人的日常习惯之一,尤其是当一张好照片得到朋友圈很多人点赞时,会感到特别开心。“现在手机越来越普及,拍照越来越方便,摄影记录的是生活,可以让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文晖中学校长姚琪翔说,正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育人出发点,学校经过课程整合硬是“”出这样一堂课。
  初一年级全面铺开 课堂上学技术也学欣赏
  “这张照片对准的是一幢楼,你看,每个窗口有不同的人在趴着,从他们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正在做不同的事情,特别有生活味。”“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明暗之间有一种对比,我一直在想,摄影师想告诉我一些什么。”……
  摄影课正在进行,这是一堂鉴赏课,几组学生通过PPT边展示边讲解,发表对一位摄影师作品的看法。上课的是郑煦妍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她耐心地听着,偶尔会问几句。
  郑老师是这门课的负责老师,之前是教美术的。从2011年开始,爱好摄影的她就在校内开设了摄影社团“观咔”社,成为杭城摄友圈内小有名气的学生社团,并成为杭州市的精品社团。在学校的支持下,摄影课渐渐地从小众走向普及,在初一年级全面铺开,一年学完后还继续有兴趣的同学,就可以报名参加“观咔”社团,形成梯队式的培养方式。“我们的课堂,摄影技术是一部分,比如构图、光影、角度之类。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照片的欣赏,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有时候读图也是一种阅读,也需要一种思维方式。”郑老师介绍说。
  校园里每个人已习惯面对镜头 家里拍照的任务也都交给学生
  在文晖中学教学大楼一楼,是一个圆弧形的门厅,门厅墙上挂满了照片,记录了各种校园生活,多数就出自学生之手。课余休息时间,校园里也经常会有学生拿着相机,到处转转拍拍。初二(7)班的陈妍冰,就是其中一位,在初一学完摄影课之后,她又加入了社团。
  “我一周会有两三天带着相机过来,随手拍一下或抓拍一些有趣的场景,镜头前面,大家不会用手去挡脸之类的,我们同学都已经很习惯对着镜头了,都是很自然的状态,拍好后大家还互相交流看看照片,很有意思的。”陈妍冰笑着说。
  初一(3)班的郭韬也说,自己对摄影本来就挺感兴趣,没想到初中还会有这样的课。他说,课上学到了很多技巧,如何拍出好照片,比如调光圈、调速度等。“现在家里出门玩,拍照片的任务都已经交给我了。”张豪、黄之和、周欣童等好几个学生都自豪地说。周末有空,不少学生也会带上照相机四处走走拍拍,摄影已经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数学科学等老师也加入进来 教材编写正在不断完善
  文晖中学的摄影教育,现在已经名声在外,被授予第一批“浙江省中小学摄影教育基地”学校。目前的摄影课教师团队,除了郑煦妍老师之外,又有倪侃侃、吴汛锵等多位老师加入进来。他们中有教数学的、科学的,通过团队的力量,把摄影和学科整合起来,不断丰富这门课。
  目前,整个摄影教师团队也正在对这门校本课程进行教材的不断开发完整。郑老师介绍说:“摄影和文化、科学、绘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教材中有画面的构成、瞬间和时间、观看的视角……整个框架全部都已经有了,但还需要不断的补充,边实践边完善。
  据了解,学校准备开辟出一间教室给摄影课程,目前正在装修中。“我们想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把相框的制作、设计等都融入进去。”姚校长说,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敢于创造,敢于表达,在图像思维、创新能力和表达方面有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