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科技合作为林业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17.06.2015  14:53

  十多年前,遂昌县每亩竹林采挖冬笋量最多不到100公斤,全县20多万亩的竹林培育总产值仅0.29亿元。2014年,全县竹林培育总产值达到3.1亿元,冬笋最高亩产达886公斤。十多年时间,遂昌县的竹林培育总产值增加了近10倍,这个成果与该县多年来坚持开展科技对外合作密不可分。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遂昌县依托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科院、丽水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对外合作,使该县在林业产业等方面获得了较多技术支持。

   科技合作推动农林产业增收增效

  2000年,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遂昌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教授,副院长方伟教授等担任县竹业开发顾问,与浙江林院进行了全面合作,一大批成熟的科技成果在遂昌得到推广应用,大大增强了竹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随着山上浙江示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县委、县政府结合继续利用县校合作这一平台,先后聘请浙江农林大学多位专家教授为遂昌县的科技顾问、科技特派员,进一步深化县校合作,遂昌县竹炭产业、原生态精品农产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8年12月,遂昌县启动与浙江农林大学“法人科技特派员县校合作”;2011年6月,遂昌县与浙江农林大学签订深化“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议,进一步完善了合作交流机制;2013年1月,县政府与浙江农林大学举行共建“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签约仪式,开启了更高、更深层次的全面合作框架。

  多年来,双方围绕“法人科技特派员”这一主题,共同搭建优势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实施了国家星火“毛竹低产低效林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推广”重点项目、“食用竹炭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共50多项,合作资金突破1000万元。

   科技合作促进农林产业转型升级

  遂昌县和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关系悠久。近几年,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成果不断增多,成功开发出竹炭食品、污水治理、新型环保材料、空气净化等多个新型高端领域产品。目前,遂昌54家竹炭加工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2个。

  2009年8月,浙江农林大学与遂昌县签订县校合作协议,并将遂昌作为丽水地区重点合作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服务。特别是近几年,县校科技合作为遂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力量,有力促进了遂昌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企业技术瓶颈、人才短缺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010年9月在院校的指导下开展省级现代林业园区创建工作,2014年11月通过验收,建成毛竹示范区2.25万亩。在科技的带动下,园区生产总量、品质和效益均比创建前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促进了农林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实施的“毛竹笋用林覆盖冬春笋多发调控技术”项目,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适合浙西南山区的毛竹笋用林覆盖促成栽培技术方案,大幅度提高冬笋及早春笋的产量和效益,获丽水市新农村建设创新奖。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竹炭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使竹炭产品向环保等领域拓展,解决了目前竹炭产业发展中存在共性问题。该项目于2014年2月份通过验收和科技成果登记。

   科技合作孵化培养本地人才

  在县校合作项目实施和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遂昌县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全县共有林业工程师152人、高级林业工程师17人,其中翁益明、邱永华等人成为“市县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造就一批能从事林业科技的技能型人才。

  自开展县校科技合作以来,遂昌县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现场技术指导等服务,采用集中综合素质培训、实地示范、科技下乡、农村教育网等多种形式,不仅让一批技术人才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培养了基层实用型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企业和农村的主力军。在竹产业技术推广中,遂昌县全面推进以首席专家(顾问)制度为框架,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产业专家为核心,责任技术员为骨干,农民讲师团为基础的多方参与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了“点、面、网综合配套,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的科技服务格局。尤其是大力发展农民讲师团,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能经营、会带动的新型农民,加快了林业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和扩散,较大提升了基层科技服务能力。(遂昌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