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浙江遂昌深山里的音乐“梦工厂” :载舟而行 遇山而入

04.09.2017  11:03
孩子们在排练。奚金燕/摄 奚金燕/摄 奚金燕/摄 奚金燕/摄 奚金燕/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3日电(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任卓蔚 通讯员邹可思)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湖山乡红星坪村,小姑娘曾佳慧正在收拾着行李,再过几日,她就要踏上“进京”之路了。就在今年,她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

  一个零音乐基础的“山里娃”,最终却进入了国内顶级音乐学府,创造了这个奇迹的,便是“隐居”在浙西南深山中的一个书院——躬耕书院。踩着盛夏的尾巴,记者探访了躬耕书院,一路而行,恍若闯入世外桃源。

  躬耕书院筑梦大山深处

  躬耕书院坐落在丽水市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群山环绕、碧水相依,恍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载舟而行,遇山而入,柳暗花明处便可看到一个白墙灰瓦的传统院落静静的坐落于群山的怀抱中,院门上写着:躬耕书院。门旁的楹联为:耕读并举,家国遂昌。

  “山好水好的遂昌吸引了我。”书院创办人戴建军告诉记者,因为遂昌原生态的食材,黄泥岭的土鸡而与之结缘,从此便在大山里过上了农耕生活。

  戴建军说他的初衷是因为喜欢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遂昌黄泥岭就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而书院的建成,也吸引了那些在外打工的乡亲纷纷回村。

  “我原来在宁波打工的,听说书院建起来后我就回来了,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不说,还可以照顾到家人,一举两得。”今年36岁的濮发富告诉记者,如今已有20多位村民在躬耕书院找到了工作,拿上了工资。他们中的很多人有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二是农产品销售收入、三是工资收入,村民们实现了“致富梦”。

  渐渐地,戴建军不仅希望能带村民衣食无忧,更有了一个更远大的梦想,希望将山水与文化相结合,把“原创遂昌”这个概念得以发扬。

  “汤显祖在遂昌创作了《牡丹亭》,但那已经是历史,我们当代人应该站在现在这个历史当口去思考,一百年后我们为子孙留下什么。”戴建军说道。

  一直以来,躬耕书院每周末都会给黄泥岭的孩子们上课,每年举办夏令营,还创办了“音乐筑梦班”,给该县有音乐梦想的孩子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从全国请来文化及音乐领域的大师来给孩子们上课,如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古琴家陈雷激、指挥家陈琳、二胡演奏家严洁敏、书法家宿悦等,而这所有的培训都是免费的,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拥有遂昌户口。

  “我这么做,一是我想让我这第二故乡的户口值钱,更重要的是,我要让这里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戴建军表示,真正的教育要从孩子入手,如果苗都没栽正,就不会有日后的参天大树,所以他希望通过“音乐筑梦”的形式,从情怀教育、音乐教育入手,让孩子们插上人文的翅膀,提升他们素质的同时,实现他们的“音乐梦”。

  助“农二代”逐梦音乐殿堂

  “筑梦班”里的孩子都来自大山,原本未曾学过音乐,但自从进入音乐筑梦班后,每到周末、小长假,暑假、寒假,就会跟着国内外一流专业音乐老师,进行器乐、声乐、舞台艺术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挖掘出无限的潜能。

  “筑梦班”开办五年来,孩子们相继登上了省市各大舞台,与国内顶级交响乐团合作,8月中旬还在遂昌、丽水、杭州、苏州等城市开办了专场音乐会,清晰的声部、统一的音色、自信的演出……这群来自山里的孩子,一次次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各地的观众。

  “音乐筑梦班给我很多东西,不仅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更让我开阔了视野,我要感谢躬耕书院,感谢老师们。”翁子微来自金竹镇早坞村,她的家乡距离县城足足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

  2014年,“音乐筑梦班”招生的时候,从没学过专业音乐的她被音乐老师推荐参加了海选,没想到在几百人的选拔中,她被幸运地选中了。在和记者的交谈中,翁子微眼里满满都是对音乐的热爱。

  同样幸运的曾佳慧再过几日就要就读中国音乐学院。6年前,她妈妈在躬耕书院工作,便让曾佳慧参加了躬耕书院的夏令营,从此开始了对古琴的热爱之路。

  因为对古琴的痴迷和自身的努力,曾佳慧被国内著名的广陵琴派传人陈雷激相中,开始着力培养并推荐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试读。

  转眼6年过去了,如今18岁的曾佳慧已经长大,但对音乐的梦和对古琴的热爱,始终丝毫未褪。她还希望学有所成之后,能回馈自己的家乡和那些曾帮自己逐梦的人。(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