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民族体育与传统文化的“美丽碰撞”

07.01.2015  11:34
  在连绵数百里的括苍山脉,有一所畲乡小学掩映其中。在2011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正是这所不起眼的浙西南畲族学校荣获全国表演项目比赛一等奖。
  为何这些畲乡少年能一鸣惊人?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作为遂昌县唯一的一所畲乡小学,致力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学校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课堂,每周上一节兴趣课,让学生参加喜欢的社团活动,学习感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
  辉煌的成绩源于刻苦努力,也源于不断探索追寻。三仁小学在挖掘弘扬稳凳项目过程中,就经历了一番艰辛。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畲族文化的传承往往依靠长幼之间的口口相传和手手相授。
  在没有文字和图片资料的情况下,时任校长廖凤标带着老师找到了民族传统体育专家、丽水学院教授赵理强,在他的指导帮助下,终于挖掘了稳凳这一项目,使这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得以延续。
  三仁小学与丽水学院开辟了共建民族体育特色学校和畲族文化传承基地学校的办学新路。在原有的山歌会和跳竹竿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了抄杠、蹴球、走竹马、石磉等民族体育项目,在原来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基础上传承,并不断创新。
  “我们要在民族校园文化建设、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现任校长雷松根表示,要营造浓浓的畲乡校园。同时,将畲族文化有效融入到师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更好地传承民族体育。
  如果说民族体育是遂昌县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那么融合了传统文化的武术也彰显了遂昌体育事业的特色。在遂昌海拔600多米的龙洋乡西滩村茶园自然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习武传统的民间武术“部落”。据茶园村村委会主任罗启根介绍,祖先刚搬到茶园居住时,为防匪患、保家护院,便请来高僧教习武功,并代代相传。
  “仰林木之神韵,藉山水之灵光;扬武术之文化,谋养生之安康……”每日清晨和午后,茶园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村中古树林下的空地,切磋武艺。十几名村民的武术动作虎虎生风,丝毫不逊于功夫动作影片里的武打镜头。其中,年老者已80多岁,一张板凳舞得令人眼花缭乱;年少者才10余岁,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为传承好我们村独特的武术文化,练习武术成为了村民最主要的文化生活。大家一有空就进行切磋,乐在其中,村中习武者已越来越多。”罗启根说,以武术为载体,村里兴办的农家乐也十分红火,来村里的游客除了可以了解武术文化外,还可以亲身感受古树林里优越的生态环境。
  西滩村是遂昌县唯一一个国家级生态文化村,茶园武术在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以茶园武术而闻名的生态村,全村150人,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打拳舞棍样样精通,长寿的老人在村子里比比皆是。同时,他们借助“国字号”生态文化牌,迅速实现村民的生态增收致富梦。
  “来的游客都比较喜欢这的生态环境,对村里产的原生态蜂蜜、黄豆、茶叶等特产也很感兴趣。我们要好好利用这块牌子,发展第三产业。”罗启根说,村里走的是武术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村民希望将茶园村优美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呈现给更多的人。
  随着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脚竞速、毽子、秋千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在遂昌越来越多地方演绎,体育之花配以传统文化的绚丽色彩,在山城美丽绽放。
台州市体育社团组织参加“9.22 绿色出行”活动
  9月22日是“无车日”,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台州市开展2017年“9.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