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淳安12名乡村教师两年多来接力上门送课 轮椅女孩不一样的第一课

13.02.2017  14:35

2月12日,杭城中小学开学的日子。这一天,淳安县浪川乡钱川村13岁小姑娘汪凌莹,也如期迎来了她的第一堂课:上午9时30分,浪川乡双源完全小学的王彩君老师准时出现在她家门口。她的教室,就在自家简陋的砖房里。

因为先天性残疾,汪凌莹无法行走,也无法上学。但从2014年的夏天开始,一支由12名专业教师组成的送教队伍,每周轮流送课上门,两年多来风雨无阻。

小凌莹的人生,从那一刻起,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编外学生”只上了一天学

时隔近3年,双源完小校长蒋有兵仍忘不了那双牢牢盯着他的大眼睛。

那是2014年8月31日,开学前夕,蒋有兵正在学校里忙着核对学生名册,原本嘈杂的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他诧异地抬起头,看见一位老人先后背着一个小女孩和一个中年妇女走进来,往椅子上一放,然后佝偻着站在旁边瞅着他笑,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这个女孩与中年妇女的腿,都明显变形,小腿下部呈90度弯曲。

汪凌莹一家三口,就这么“”在了蒋有兵面前。那一年,汪凌莹10岁。木讷的父亲不太会说话,母亲对着蒋有兵抹眼泪:“我这辈子没法走路,女儿也没法走路,这是命;但我不想我和她爸爸一辈子不认识字,女儿也不认识字。

汪凌莹扯着蒋有兵的衣角,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看向他:“校长,求求你让我来读书吧,不读书,我和爸妈都没有饭吃。

这是我从教8年来面对过的最心酸的场景。”蒋有兵红了眼睛。明知道很困难,蒋有兵还是答应试一试。

然而汪凌莹只上了一天学,就不得不被“劝退”了。“上厕所是个大问题。”蒋有兵说。乡村学校,厕所在教学楼外,都是蹲坑没有座便器。汪凌莹上一次厕所,要两三个老师帮忙。“可那时学校总共才两个女教师,完全顾不过来。

办公室里,蒋有兵艰难地向一家三口陈述了学校的为难之处,所有人都异常沉默。看着小凌莹眼里涌起泪水,蒋有兵突然作出另一个决定:“我是一名老师,不能让学生失学。哪怕她只上过一天课,依旧是我的学生。”他当场对小凌莹的父母表态,“我和其他老师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去你们家给孩子上课。

那一刻,蒋有兵暗下决心,哪怕只有他一人,也要坚持下去!

令人惊喜的是,在他提出免费送教上门的建议后,这所小学仅有的12名在编老师,全部举手同意。

2014年9月,就在汪凌莹“退学”一个星期后,这支由12名教师组成的送教队伍正式出发了:每周一次上门教学,每次上课两个半小时以上。两年半来,风雨无阻。

  成长路上的N个“第一次

2月12日开学第一堂课,是王彩君老师上的。走出双源完小大门向右拐,沿着农田间的水泥路大约走4公里,再拐进一条石子铺的田埂路,穿过一座凉亭,就能看见汪凌莹的家。这里不通公交车,每次送教,老师们都是走路或骑车。

25岁的王彩君,是送教队伍中最年轻的老师。去年来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校长就向她讲述了汪凌莹的事,王彩君毫不犹豫地说:“我也要去!”或许因为年轻,汪凌莹总喜欢“”着她:“老师再讲一点,再多陪我一会儿。”每次上门讲课,她都会带点小玩具,上完课后又陪着小凌莹玩到天黑才匆匆告别。

61岁的王解放,是送教队伍里年纪最大的。第一次去汪凌莹家见到的场景,让他鼻子发酸:母亲和女儿都无法站立,靠着一条小板凳在屋里挪来挪去;父亲满脸沧桑。进门的那一刻,全家人都朝着他看,满含期盼。“在他们心里,老师就是全部的希望。孩子的身体已经残疾了,不能让她的思想再残疾!

小凌莹第一次握笔,是唐晓莉老师手把手教的。她曾经怀着8个月身孕还坚持上课,来回要走8公里路。“孩子起步晚,最初连拼音都不知道,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小凌莹第一次写自己的名字,是王苏妹老师教的。她特意让小凌莹的父母找出户口本,对着上面的名字一笔一画地教了一遍又一遍,“每当她说‘老师再教我一遍’,我就有无限动力。

小凌莹的第一条红领巾,是蒋有兵校长亲手为她挂上的。作为2015年儿童节的礼物,蒋有兵特意赶到汪凌莹家里,亲自带她进行入队仪式,并教她如何系红领巾。

春去冬来,先后有两名老师调离、3名老师退休,可随即又有新人接过“接力棒”,12名老师组成的送教队伍,从未或缺。

在蒋有兵的案头上,记者还看到了一叠特殊的笔记本,是汪凌莹的“送教册”:每位送教老师上完课后,都会在本子上记录那一节课汪凌莹学了什么,下一位老师会参考记录备课,确保教学内容衔接。从第一节课的“会读拼音”到最新一节课的“会算加减”,这5本厚厚的“送教册”,记录了两年半来老师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也记录了汪凌莹成长的每一步。

  让轮椅女孩“”起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开学第一课,这首年前汪凌莹还读不顺畅的诗歌《小小的船》,已经能在王彩君老师面前完整地背诵了。

两年半时间,汪凌莹已经学会了100多个字,会写自己和父母的名字,100以内的加减法也算得很顺溜。这让汪凌莹的父母很骄傲。

但对于老师们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在这个困顿的家中,母亲走路靠板凳,父亲在村里打零工。当他们一天天老去,汪凌莹怎么办?靠什么生活下去?

双源完小的送教老师们一直在规划小凌莹的未来:怎样才能让这个残疾女孩能真正“”起来,自食其力?

早在2015年,学校就给汪凌莹捐赠了一台电脑,并由老师们共同出资,帮她家里拉了一条网线,为的是让汪凌莹学会上网。“这是她接触外面世界最便捷的窗口。那时我们希望她学会上网之后,以后或许开个网店,做一名淘宝小二。

去年开始,小凌莹的眼睛受到腿的影响,视力逐步减退。可老师们没人放弃,他们依旧坚持每周来上课,并根据小凌莹的学习进度调整她的职业规划。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是毛泽恩老师教小凌莹唱的第一首歌。每当唱起它,汪凌莹都会开心地拍着手,眼睛里闪着光。送教老师王公社说:“这孩子的眼里有梦想,我们要努力帮她实现!

浙江日报》2017年2月13日 00003版:要闻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7-02/13/content_303712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