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谋局“一带一路”交汇点

09.12.2014  18:34

  冬夜的连云港码头,客货轮熙熙攘攘如繁星般耀眼。
  从世界经济版图看,连云港是个“交汇点”,形同“一个扁担、横挑两头”:一头是中日韩经济圈。从连云港港口出发到韩国仁川仅396海里,是距离韩国最近的中国沿海港口之一。另一头是上合组织及其周边国家经济圈。这一条是陆上国际物流运输大通道,从连云港出发,途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到哈萨克斯坦的中哈国际物流基地,联通上合组织成员国。
  印度圣雄甘地有一句名言:“要想改变世界,先要改变自己。”站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连云港,正全方位谋求变局。
  基础设施联通两头
  “今年4月份以来,几乎每周都要召开推进‘一带一路’的例会。”这是一名连云港政府官员对于今年工作节奏变化的最大感触。
  据了解,连云港先后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连云港构建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口行动方案》、专题研究自由贸易港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建设、编制了自由贸易港区的工作方案、修编了连云港“一体两翼”港口总体规划。
  这名官员说,“连云港最近密集出现在国家级战略规划中。明年,(江苏)省里会出更多的政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
  “连夜加班加点,在2个月内完成(中哈国际物流基地)堆场铁路专用线3.8公里的建设。”连云港中哈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对上证报记者说,尽管有种种抱怨和焦虑,但看到集装箱码头过境货物量大幅上涨,大家都理解了。
  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联通的不仅是陆路还有水路。
  “我们专门为往来中韩的贸易打造了中韩专用的集装箱码头,每周有四班客货班轮往来,几乎可以做到每个工作日都能有一个班次,未来还会有所增加。”连云港中韩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成翔介绍说。
  对水路贯通深有感触的还有连云港的生意人。
  墟沟海棠路海鲜一条街的老板娘对记者说,“每天这里的皮皮虾、海蛎子、梭子蟹等各类海鲜都会整箱整箱运往韩国。”这些海鲜得以“活着出去”与连云港打通中韩水上通路不无关联。
  以后,从这里出海的货物或许更多的将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连云港,正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的战略出海口。
  连云港的基础设施还将接入长三角。
  据连云港政府规划部门透露,明年将重点投资一个机场加三条铁路,全方位贯通区域交通,形成辐射效应。花果山新机场明年将动工,总投资约23亿元;青岛至连云港铁路项目获发改委批复并动工;今年年底南京至连云港铁路有望开通;拟议中的徐州至连云港铁路也有望得到批复。
  今年8月,连云港成为上海自贸区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的首批港口之一。“现在各地都在争取自贸区优惠政策,未来连云港也可以申报自己的自贸区方案,但只有先筑路才能带动往来的贸易。”连云港政府有关人员感慨地说。
  打开临港产业想象力
  “一带一路”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战略。
  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依托“一带一路”发展,连云港将加速依托港口集聚产业。
  目前,连云港的新兴产业结构基本上以船舶制造、新型能源、现代制造、石油化工为主,数百家企业在14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安家。
  “‘桥头堡’不仅仅是迎来送往的角色,临港产业园将依托税收、土地、融资、物流等优势加速孵化新兴产业。”上述人士对未来临港产业寄予期望。
  “明年我们打算定制更多的客货班轮。”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宏对记者说,“随着中日韩贸易政策不断落地,来往船只需求将不断加大。”据了解,连云港市已有五洲重工、恒成船业、中远船务等10家船舶修造企业投产运行,在手订单达到77万载重吨,在建船舶有41艘,合同值约66亿元。
  在记者入住的明珠香榭尔国际酒店,有多名俄罗斯专家长期驻扎在此,胸口配着“田湾核电站的三、四期工程出入证”的工作证。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大手笔力作,田湾核电站是连云港历史上承接的最大的中外科技贸易项目。随着田湾核电站三、四期工程建成,江苏省的能源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核能将成为江苏新能源结构中重要部分。
  这里将成为“新材料之都”。“高性能纤维、硅材料、电子封装材料是连重点培育的新材料产业。”管委会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和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链,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这是医药界的共识。对于江苏省临港产业的升级,连云港医药成为一个升级的品牌试点。目前,恒瑞、康缘、豪森、正大天晴4家企业构成当地的医药板块,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管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勾画了未来临港产业的主攻方向:在充分考虑技术创新的条件下,临港产业要在“大”字上下工夫。“要加紧推进重大项目招商,最大限度提升临港产业和港口的互动。未来沿海产业将从100多个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中培育出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元级品牌产品。”
  “划入上海自贸区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的首批港口,只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利好之一,未来连云港将受益贯通国际运输大动脉的优势,临港产业发展或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