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地质灾害隐患,搬!看浙江怎样出招

03.03.2017  07:05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防治,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工程,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必须马上干、加油干。

  浙江决定,2017年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消除全省直接威胁3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患点数量减少3000处以上,受威胁人数减少10万人以上。“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处”被写入2017年省政府民生十件实事。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浙江已在路上。

   苏村的反思:必须打赢“除险安居”攻坚战

  2月的丽水苏村,山体滑坡现场。曾经依山而筑的民居,只剩高高隆起的黄土坡。一块镌刻着“2016年9月28日”黑字的石碑、一面永远定格在了下午5时30分的时钟、一辆蓝色轿车的残骸,向过往者无声地诉说着悲剧——

 

  100万方土石从落差460米高度倾泻而下,这是浙江有史以来高度最大、方量最大的山体滑坡,造成26人死亡、2人失踪,49幢房屋被埋,直接经济损失2020万元。

  “这里正在重建。”遂昌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科长王雨民的背后挖掘机发出阵阵轰呜声,河道已经修缮,山体即将复绿,这里也将作为“苏村自然灾害遗址”,供警示教育和地质科研。

  鲜为外界所知的是,当地土话中,此地名唤“破崩石玄(注:石玄,遂昌的地方字,读“” )”——山崩坏的地方。遂昌县志记载,公元1340年,“桃源乡山崩,压溺民居五十三家,死三百六十余人”。2010年,这里被国土资源部门定为威胁人数3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坡下的农居需搬迁,但大家却对家园恋恋不舍,迟迟不走……

  在苏村所属的遂昌县北界镇金钩安置点,16户苏村灾民在春节前已迁入新居。“9·28”那天,苏光芋一家外出喝喜酒躲过了大灾,但27年前自己亲手盖起的6间泥土房毁于一旦,69岁的老苏仍心有余悸。“房子背后就有以前滑坡的石头。”老苏也知道“破崩石玄”的历史,但却迟迟不搬,他的说法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想法:一方面,专家看这里岌岌可危,但村里人早已习惯了、麻木了,“几百年来都没事”;一方面,农民故乡故土情结浓郁;还有,老苏一家经济条件有限,确实搬不起。“要是早点搬出来就好了。”老苏对金钩安置点里的住房很满意,这里每户都是三层楼的“排屋”,绿地、公厕、健身设施、治安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而且位于镇中心,生活交通都十分便利。


  “代价太大!”作为遂昌当地地质环境专家,王雨民对苏村“9·28”灾害至今心痛难平,如果百姓能提前搬迁,即使发生山体滑坡,悲剧也能避免。躲避危险是人类的本能,已经知道是隐患点,为什么还固守于此,让生命与财产时刻受到威胁?。

  这片至今裸露着的山体,让浙江人痛定思痛。

   三年的努力:要让10万人免受威胁

  十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山地占74%,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471起,造成185人死亡、9人失踪、53人受伤,地质灾害已成为浙江省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浙江的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主要特点是点多面广、群发突发、危害严重。浙江地质条件脆弱,10万多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中,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其中高、中易发区近2万平方公里;浙江天气复杂多变,是全国受梅雨和台风雨双重影响的少数省份之一,苏村“9·28”山体滑坡,就是受双台风“莫兰蒂”和“鲇鱼”带来持续强降雨的影响;再加上我省经济发达,工程活动频繁,山区农村人口集聚,同时地质灾害隐蔽性强,防不胜防,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多年来,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查、全面防、重点治,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隐患,圈定了重点巡查区域,6800多名群测群防员汛期全天候监测,2006年以来,全省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43起,避免了2546人因灾伤亡。从2006年迄今,全省已完成搬迁项目1324个,搬迁2.8万户,9.4万人脱离了地质灾害威胁。

  但目前,全省还有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5004处,直接威胁14.29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威胁人数30人以上重大隐患点967处,直接威胁9.3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地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强降雨的影响,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可能增加。

  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浙江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防治要与时间赛跑,迟干不如早干,必须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浙江决定,在地质灾害防治继续“加把劲”——围绕“十三五期间全省基本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目标,坚持积极减灾、主动防灾,全面开展“以避让搬迁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三年行动,2017-2019年期间全省基本消除直接威胁30人以上的967处重大隐患点,减少隐患点3000处以上,受威胁人数减少10万人以上。

   治理有方式:应搬尽搬,搬治结合

  怎么治?应搬尽搬,搬治结合。面对大自然的不可抗力,避让搬迁是成本最小、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此次三年行动的重点。

  1月3日,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丽水召开了全市“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月,在松阳县玉源镇交塘村大溪圩安置点,30亩土地已平整完毕,村民建房的材料开始进场。玉源镇镇长吴定法告诉记者,沿安置点的300多米河道已基本整治完工,镇里为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多万元。这里,即将成为白麻山村的“新村”。

  白麻山村,海拔近600米,民居依山而建,风景如画,吸引了不少美院学生来此写生。但事实上山村生活条件落后,并且危机四伏。“这里本来有幢房子,山体滑坡了,房子塌了。”村民叶世龙指着一处土石堆说,“自来水要从五六公里外接,下山一趟要半小时,我们一直想搬下山,但没地也没钱。现在,终于能搬下山了。”通过整村地质灾害搬迁项目实施,农民不仅能摆脱了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还能极大地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通过避让搬迁政策,丽水不仅让农民“搬得起”,还促进了农民的城镇化进程。遂昌县对符合条件的安置户,采用商品房安置、腾龙小区或货币安置、县级迁建安置、乡镇及零星迁建安置奖励补助逐级递减的方式,鼓励农民进城。就三人户而言,选择商品房安置获得的搬迁奖励补助最高可达24.9万元,腾龙小区或货币安置最高能获得16.9万元,县级迁建安置10.3万元。但如果搬迁户选择乡镇及零星迁建安置,最高只能拿到8.74万元。

  工程治理也是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资金12亿元,对2878处地质灾害点开展应急排险和工程治理,近6万人脱离了地质灾害威胁。磐安县大盘镇学田村滑坡,威胁326户1257人。2015年完成工程治理。项目总投资3244万元,既彻底消除了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又新增了120余亩建设用地,拓展了大盘镇发展空间。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是一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一项除险安居的民生工程,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工程。浙江,已在路上。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李风  徐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