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进一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

15.03.2016  15:41
      进入3月份,京郊新一轮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即将全面展开。2016年,各级领导对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依然高度关注,并对秸秆焚烧提出了“零容忍”的目标。近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2016年工作措施》,对全市秸秆禁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北京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近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提出“狠抓秸秆露天焚烧”。为做好2016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3月11日,北京市农委、北京市农业局联合召开会议,部署2016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据了解,为实现京郊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和综合利用目标,2015年,北京市农委、市农业局、市园林绿化局等七委办局联合制定了《综合施策杜绝农作物秸秆和园林绿化废弃物焚烧工作方案》,建立了农作物秸秆和园林绿化废弃物禁烧联合工作机制。在各郊区政府和秸秆禁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项措施“疏堵”结合,确保了京郊农作物秸秆实现全面禁烧,全市29.8万亩小麦秸秆全部实现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全市115万亩玉米秸秆有90%以上实现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圆满完成了全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任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2016年,北京市将继续综合施策,全面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一是继续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秸秆总量。2015年,针对全市七个山区地区13.5万亩不适宜机械作业的秸秆禁烧难点区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通过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改种经济作物、蔬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措施,调减了玉米种植种植面积5.4万亩,种植结构调整比例达到40%。今年将继续调整种植结构,山区不适宜机械作业的秸秆禁烧难点区域种植结构调整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二是主推七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推进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的收储运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形成适合本地区的秸秆多元化利用模式,全市主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收集加工青贮、收集加工黄贮、收集制作有机肥、收集加工膨化饲料、收集加工制作压块能源、收集加工制作菌棒等七种处理利用模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形成秸秆禁烧良性长效发展。三是加强秸秆禁烧检查。切实落实秸秆禁烧联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禁烧联合执法监管机制、信息沟通机制,配合环保部门、城管执法部门,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加大对全市秸秆焚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

      针对春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市农业局要求各郊区对本地区堆积的、田间地头还未处理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组织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等作业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处理利用补贴等多种方式,促进秸秆粉碎还田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收集利用,消除焚烧隐患。并加强禁烧联合督查和现场巡查,尤其加大对山区半山区等农作物秸秆焚烧重点隐患地区的排查。

      市农业局副局长马荣才要求京郊各区要立即行动起来,针对山区种植结构调整和禁烧监管等难点,创新监管和综合利用手段,通过与“两田”划定结合起来,建立起网格化管理等方法,破解监管难题,并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继续实现全面禁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