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30课 《爱迪生救妈妈》这则故事是杜撰的?

07.03.2017  20:36

杭州小学校长昨对这篇课文再提质疑

像这样有疑问的课文,小学课本里还有不少

昨天,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的校长张敏被一个偶然发现“惊呆了”——看到二年级(下)语文课本里有篇名为《爱迪生救妈妈》的文章。他说这是八年前,杭州多位语文老师曾经挑过刺的一篇文章,几位老师当时在多方考证后,甚至得出结论:“这可能是篇假课文。

张校长在朋友圈一发,引起不少家长关注。

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课文《爱迪生救妈妈》 读者 何先生 摄

爱迪生7岁那年 其实没有救过妈妈?

昨天早上,张校长到一个二年级班上听课。无意中翻了翻下册的语文书,看到了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在第137-139页。

这篇课文我很有印象。2009年左右,浙江有三位较真的语文老师郭初阳等,对一系列小学语文教材提出质疑,打头的就是这篇《爱迪生救妈妈》。”张校长说,课文主要是说,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来不及上医院,要在家手术。因灯光昏暗,爱迪生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文章重点讲了爱迪生的机智和对妈妈的爱。但是,有些地方并不严谨。

无论是课本,还是老师的指导用书,都没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来源。1847年出生的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还没有阑尾炎手术呢。

教材改版很多次,前后有8年时间,为什么不能更换文章?对于作为儿童启蒙的课本,一定要吹毛求疵,不能让这类文章,给孩子带来伤害。”张敏说,下午赶紧和语文老师又交待了下,上这篇课文时,老师一定要比学生站得高一些,知识点等可以照常教,但讲文章背景时,可以如实告诉孩子,爱迪生没有做过这些事。

课文中说,因灯光昏暗,爱迪生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阑尾炎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读者 何先生 摄

一个二年级男生课后曾经找老师探讨

这件事好像不是爱迪生做的

近些年,对于教材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一线教师对某篇课文提出过质疑。

2009年,当时还是语文老师的郭初阳,和几位一线老师一起,对语文书进行“挑刺”,其中就有这篇《爱迪生救妈妈》,说文章虽然感人,却在任何爱迪生的传记里都难以找到相关事实依据,且从医学上考证,当年不可能做这个阑尾炎手术。此外,还有《乌鸦反哺》等文章,也存在细节不清、时间不对或内容虚假等问题。

昨天,我们联系上几位资深语文教师,教龄都在10年以上。说起这篇《爱迪生救妈妈》,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发出“”的一声,知道有关这篇文章的讨论和质疑。

大关小学教研组长胡鸣芳老师,知道这篇文章有点“问题”,所以课前预习环节,会让孩子们除读读课文外,最好提前了解下文章背景,做好探究。

几年前,我带二年级时,班上一个男孩下课找到我,专门和我探讨这篇文章。”胡老师说,这个男孩识字量很大,很爱读书。这篇文章的第一节课上完,小家伙带着书就来办公室找她了。

他说老师,我课前看了这个故事,好像不是发生在爱迪生身上的。我立即表扬了他,说他很厉害,能主动去阅读、探究,了解很多课文背后的事情。”胡老师说,文章是真是假,权威部门没有一个定论,老师也无从考证,所以不能直接告诉孩子文章是真是假。但可以启发孩子主动探究,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