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贷、砍头息、比特币、区块链、ico、p2p…… 这些热词背后可能的风险是什么?
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5·15”宣传日
浙江警方用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昨天上午,浙江警察学院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大数据发布会。
这是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在“5·15”这个特别日子里献给大家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5月15日,是第九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浙江省第十一个打防经济犯罪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打防经济犯罪暨“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王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天乐出席活动并讲话。
大数据显示 在校生正成为经济犯罪的侵害目标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破经济犯罪案件109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80多人,涉案总价值310多亿元,挽回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其中,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80多起。
这些案件中,受害人、参与人中不乏在校老师和大学生,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诱惑,帮助犯罪嫌疑人进行违法活动,甚至演变为犯罪分子。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影随形的经济犯罪也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涉众化的特点,持续高发。
网络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校园贷、投资理财诈骗等经济犯罪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受害者的年龄也逐步向青少年蔓延,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是传销分子眼中的肥羊、是套路贷下套的目标。
高企的生活成本、社会经验的缺乏,加上强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们在面对网上的“高薪工作”等种种诱惑时,往往还来不及分辨其中的漏洞和陷阱,深陷其中。
而此次宣传日活动,把启动仪式放在高校,是希望给广大师生种下“疫苗”,打个“防疫针”。
案例一
绍兴女大学生
借款两千元要还一百万
绍兴的大二女生小萍,只不过借了两千块钱,短短半年的时间,竟然变成了104万。
究竟是什么样的贷款,让一个大学生背负上百万的债务呢?
小萍今年21岁,在宁波一所高校读大二。今年3月,她的母亲李女士突然收到一张来自温州苍南县人民法院的传票,她被告知女儿因一场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与传票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张欠条的复印件,上面显示,她的女儿欠款三万元,月利率为2%。
为了查实传票的真实性,李女士赶紧联系上了女儿。这时她才得知,原来女儿已经两个月没上过学了,其间一直在杭州打工。而女儿不敢上学的原因,是因为她正背负着高达百万元的债务,有人正在向她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