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到读书如何改变命运

16.10.2015  16:35
  那些当年进城务工的父母,曾是乡村里较早出来的打工者,他们渴望孩子在城市文化的熏染下加速成长,融进城市,把读书当成了唯一的出路。
  天成小学这个班的首届毕业生,80%以上成绩不算好。15年过去了,他们不仅有了一份工作,日子过得也不比普通人差。这一点,出乎蒋老师的意料。
  在调查这个班的就业情况时,记者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比他们的父辈稍好一些,但也有一些人,可能融入不到城市,甚至有可能走上歧途。
  蒋老师当时只想着他们能立足社会,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做坏事”;对总跟同学打架的学生,她甚至可以脱掉高跟鞋冲上去,震慑住那个学生……做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爱自己的学生。
  在采访中,这些学生都很感恩,记得蒋老师的好。学生叶峰说,蒋老师曾特地叫上10多个学生,到家里吃饭;学生祁胜才还记得,蒋老师经常从家里带菜给他们吃;学生徐文理也记得,蒋老师向他们亮身份,说自己也是一个外地人,因为有文化了,才能到杭州来教书……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讲品行,讲做人做事的态度。在这一点上,蒋红老师做到了。她说:“学历当然越高越好,品行端正同样重要。
  祁胜才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成绩也不好,是班里的卫生委员。他现在开了一家拉链厂,年产值三四千万元。他特别感谢蒋老师,每年都会与老师联系。
  “如今这些学生是我的骄傲。”蒋老师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