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他和老婆都来到浙江打工

17.02.2015  08:41

    李文发努力工作,为的就是孩了们好好成长,老婆身体健康。 资料图片

    十年里,他曾回湖北转行种棉花,他家的房子一点点装修好

    工钱高了,下工后也有人说说话了

    老板不拖欠工钱,打工也容易

    街上的公共厕所,好找又干净

    从我们第一次跟着湖北豹子山村的李文发一家开始,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这10年里,曾有四任记者采访过他,跟着拥挤的火车送他回家,看他准备转行种棉花,看他的新房一点点装修好,看他的一双子女慢慢长大。

    2014年,因为夫妻两个都出来打工了,大女儿在武汉实习,小儿子在叔叔和姨妈家里轮流住,所以李文发把老家的固定电话都停掉了。这个我们拨打了10年的电话,出现“空号”的提示时,钱报记者有种说不清的感觉,有点失落,有点不可思议——还记得2009年前,李文发是坚决不买手机的,觉得没有用,又浪费钱,要联系他只能打座机。2007年,因为打他家座机一直没人接,还出现了“失联”的状况。而现在他已经完全不排斥手机了,反而直接停掉了座机,“家里没有人,一个月还有20多元钱的座机费,没必要”。

    和联系方式一起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一年重新回到浙江打工

    工资比前两年涨了50元/天

    自从2009年回老家种棉花和油菜,后来留在武汉打工,2014年,李文发再一次回到江南务工,这一年他也曾短暂地回到杭州萧山。

    “重新出来有很多原因。老婆的身体不好,不能再种棉花了,而且棉花卖不出价钱;我原来打工的工地工资一直涨不上去;孩子也大了点,一个人放在亲戚家我们也放心了。”李文发说,2014年春节才过没多久,他就给2005年跟过的麻城老板打电话,决定再跟着他打工。

    “我是2014年2月26日到萧山的,然后5月8日去了上海松江,年前一两个月又到了嘉兴的平湖。老板哪里有工地,我就去哪里。”李文发老婆这一年也很奔波,“她起初去深圳一个工艺品厂打工,老是加班,她的颈椎本来就不好,后来实在受不了,7月就来松江了,跟着我一起在工地上做工。

    “只要每天都知道未来在哪里赚工钱,就不算奔波的。”李文发不同意记者用的“奔波”这个词,他觉得2014年的生活其实挺稳定,“后来老婆过来了,下工后有个人说说话,挺开心的。

    “现在对工资挺满意的。之前在武汉的工地一直算小工价钱,每天100元多一点;现在老东家算得高些,介于大工和小工之间,每天160元。后来我老婆来了,也是小工价,110元一天。所以过完年,我还是跟着这个老板干。

    相比10年前,工资比较好拿了

    春节回家不用为车票发愁了

    回想这10年的生活,李文发觉得单单从工地上打工的生活看,“比起10年前,现在工资比较好拿了。”这个好字怎么解释呢?他说要从两方面看。

    “你们刚来采访我的时候,2006年左右,我和我老婆每年打完工,都担心拿不到工钱。2008我打了半年工,那个企业一直没把血汗钱给我。现在就不存在担心老板拖欠工钱或者不给工钱的事,基本上都是做一天就能拿到一天的工钱,年前回家前都能结清工钱。虽然比不上有些工人能拿固定工钱,还有年终奖,但是已经很好了。

    这个“”的另一重解释,就是找工作比以前容易了,“只要肯干肯吃苦,就一定能找到工作。

    李文发还说,原来过年前回家买票都是件大事,最担心买不到票耽误回家。这次出门完全没这个烦恼了,“上海和杭州到麻城、武汉都有高铁,车票价格三百元不到,五六个小时就能到了。

    今年春节,李文发没有为买回家的票发愁,“本来都买好票了,但是老板还想让我们多做几天,又让我们把票退了,然后我们出点钱,老板出点钱,给我们包了一辆小面包车回家。”李文发说,这次2月8日就回家了,6个同乡每人出了200元,老板补贴了2000元,一共3200元,包了一辆小面包回家的。

    “现在交通真的是方便多了,去哪里都方便,回家也方便。”李文发感慨着。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莺        编辑:高婷婷